双冇艺术小组:寻找不明确的界限
2019-09-26 17:39
前言
双冇艺术小组的成员包括夏畅和陈哲俨,两人均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他们在校期间就在北京宋庄艺术区附近设立工作室,长期的艺术创作和讨论使得两人对于艺术创作的观念和思考存在比较一致的想法,正式于今年以艺术小组形式共同创作。
双冇艺术小组的作品将画面与画框融合与模糊,既有否定的创作态度,又存在界限与跨界的矛盾关系,暗含了矛盾美学的创作思维。在今天的艺术审美经验下,简单的图像叙事亦或视觉审美都是落后的艺术形式,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而非美术,正是艺术家在创作上为我们提供的某种生存经验或者思想维度。
双冇艺术小组的作品目前仍然以架上创作为主,而非使用过多的媒介来表达他们的创作观念,这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最好的形式,青年艺术家大多数在尝试新的媒介,将对于艺术创作的拓展态度转换在新的媒介上,在形式与语言上比较直观的给人以跨界的感受。而双冇的意志明显是从艺术创作本体出发,在具有多种限制的架上绘画(在今天看来)上表达他们对于艺术边界和个体自由状态的表达。但这明显是一个开始,也是他们未来创作的主要脉络,对于诸多“边界”的跨越仍然需要使用不同的图像来完成,这也是值得期待的地方,就是能在这个问题上思考多久,走的多远。
墙报专访双冇:双重否定
导读:很多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且也不再存在客观绝对的“对错”概念了,那么“冇“否定的意思,那双重否定呢?所以这和我们小组想要立志去寻找不明确的界限以及探究这种现象下所产生的问题本质想切合。
双冇艺术小组 夏畅、陈哲俨
为什么你们艺术小组的名字起为双冇,有什么含义呢?
很多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且也不再存在客观绝对的“对错”概念了,那么“冇“否定的意思,那双重否定呢?所以这和我们小组想要立志去寻找不明确的界限以及探究这种现象下所产生的问题本质想切合。
你们把画框和画面融合与模糊,这种处理呢?
作品中并没有画框与画面的概念,是一体的,我们并不刻意去区分或融合,我只是依照现象本身去反射。
名称《 冇》,年代2015 材质 油画 综合材料 尺寸47x58cm
“架上绘画”已死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因为许多人认为架上艺术创作不再能比较明显的传达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但你们的创作却试图打破架上绘画的界限,你们怎么看待“架上绘画”已死的看法?
我们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艺术态度和文化立场,我们并不刻意强调创作形式并且真实面对自己当下的生存体验和感觉,以及自己的生存环境,是我们的首要的态度。
《 冇》 年代2015 材质 油画 综合材料 尺寸 直径70cm
很多青年艺术家尝试各种新的艺术媒介,而你们却喜欢从艺术创作本体出发,为什么?
80、90我们这代人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面对大量的信息涌入,所以本身有时也会有焦虑的状态,但是复杂的状态本身就会很有营养,所以艺术的独特性就越发重要,不能赶时髦。我们并不刻意追寻创作的方式以及媒介,这不过是艺术家表达想法的”工具“而已,那么作品本身的形式及创作过程都取决于是否与小组的初衷和想表达的思想及观念相切合。
你们除了组合共同创作之外,也会有单独的创作吗?
小组成立的初衷并非否定个体的的存在,我们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所以我们也有各自的独立的创作。
夏畅: 我自己喜欢平时画一些非日常的带有隐性味道的小画 有一段时期非常喜欢secelibrown 和托姆布雷 迷恋那种肆意挥洒的神性感 好的作品带给你的更多是感受 和力量 我自己对生涩感距离感的东西非常痴迷 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以一种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觉得很过瘾,对建立一种非日常的画面很有乐趣~
陈哲俨:我着迷于对物质本身的转化和探究,当然这种探究与转化也包括我自己本身,我的创作重视实验性不会拘泥于某种形式或制作的方式并且尊重自己当下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感受,以及自生所处的环境,从而达到对自我的精神释放。
听你们说你们都是双鱼座的,这种性格在艺术创作中会有什么影响吗?
我觉得双鱼座的很明显个性就是具备一切, 挺有圣人特质的一个星座, 矛盾有时就是碰撞, 要转化它而不是受它控制。
推荐人王澈评双冇:无界
导读:正如双冇他们小组的名字所暗含的态度,在双重否定下,试图建立一种较为有效的艺术形态和实现某个文化理想。
策展人王澈
之所以用“无界”来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其中包含了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互联网在今天的广泛应用,颠覆了原本所有既定的秩序、思想、价值、意义,这其中自然会包括事物的边界、行为的界限。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一种现象,就是我们对于事物的评判标准有了更多的依据,在完成一个行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更多的方法论。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对于边界的扩张,但是历史上从未有过当下的这种状态,互联网使得一切都变的急速起来,我们能够直接地感受到这种跨界的进行,甚至是时时刻刻在变化中。其二是对于艺术界来说,新一代的艺术家(这里主要指70年代以来出生的艺术家)的创作明显失去了界限,我们再也无法简单地将一个艺术家定性为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雕塑家等使用单一语言创作的艺术家。而是一种“无界”的创作状态,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开始只对于他们的思想观念负责,在艺术语言上变得多样起来,他们可能同时使用多种材质来完成一件作品,并且常常使用一些看似不符合在艺术创作中的媒介来完成作品。
《年代》2013 材质 油画 综合材料 名称 冇 尺寸 54x61cm
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语境和艺术创作背景下,双冇艺术小组的作品让我比较直接地感受到了这种时代状态。他们的创作一方面注重时代体悟和现实遭遇,另一方面在艺术本体的突破上持续思考,这是他们作品的主要特征。艺术创作总是在一种自我的张力中前进,艺术的情感在这种张力中构成了自身的东西,正如语言被延伸出来,被树立起来。双冇艺术小组的作品将画面与画框融合与模糊,既有否定的创作态度,又存在界限与跨界的矛盾关系,暗含了矛盾美学的创作思维。在今天的艺术审美经验下,简单的图像叙事亦或视觉审美都是落后的艺术形式,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而非美术,正是艺术家在创作上为我们提供的某种生存经验或者思想维度。双冇艺术小组的作品目前仍然以架上创作为主,而非使用过多的媒介来表达他们的创作观念,这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最好的形式,因为艺术界近些年来对于架上艺术死亡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之所以认为架上艺术的死亡或无效,正是架上艺术创作不再能比较明显地传达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正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那样,青年艺术家大多数在尝试新的媒介,将对于艺术创作的拓展态度转换在新的媒介上,在形式与语言上比较直观的给人以跨界的感受。而双冇的意志明显是从艺术创作本体出发,在具有多种限制的架上绘画(在今天看来)上表达他们对于艺术边界和个体自由状态的表达。但这明显是一个开始,也是他们未来创作的主要脉络,对于诸多“边界”的跨越仍然需要使用不同的图像来完成,这也是值得期待的地方,就是能在这个问题上思考多久,走的多远。
《年代2013》材质 油画 综合材料 名称 冇 尺寸63.5x53.5cm
双冇艺术小组的成员包括夏畅和陈哲俨,两人均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他们在校期间就在北京宋庄艺术区附近设立工作室,长期的艺术创作和讨论使得两人对于艺术创作的观念和思考存在比较一致的想法,正式于今年以艺术小组形式共同创作。我曾和他们两个人沟通讨论过关于艺术创作的介入方式与艺术小组在艺术创作上的形式,在他们对于一些合作作品的阐释上明显具有艺术小组的创作形态,即,在统一的思想观念下对于某个社会看待或者某种艺术形式上的共同思考,协作呈现。正如他们小组的名字所暗含的态度,在双重否定下,试图建立一种较为有效的艺术形态和实现某个文化理想。
双冇艺术小组自述:寻找不明确的界限
导读:双冇艺术小组形成便是立志去寻找不明确的界限以及探究这种现象下所产生的问题本质。也是我们打开认识世界的一种思考方式。
双冇艺术小组:夏畅 陈哲俨
在当代社会人文背景下,很多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已经不存在明确的界限,以及客观绝对的“对与错”的概念,很多事物已不能通过现象去探究本质了,在这种社会矛盾性突出的状态下,真实与否,对错与否,在我们这一代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中变得习以为常,平淡无奇,但事实却又是一种并不符合常规意义上的存在,而这种现象本身就存在问题,与其表里不一的现象有着形态的相似点,却不只是两面性的片面比较。
《年代2013》材质 油画 综合材料 名称 冇 尺寸63.5x53.5cm
《年代2014 》材质 油画 综合材料 名称 冇 尺寸 43x53cm
大概因为都是双鱼座的原因 ,我们都是比较矛盾的个体,组合在一起又非常了解对方的想法很好的合作, 从大二开始我们就有合作的作品了, 也会有自己单独的作品。
《年代2014 》材质 油画 综合材料 名称 冇 尺寸57x68cm
我们很喜欢以这种组合的方式就探究一个好玩的作品或现象, 双冇艺术小组形成便是立志去寻找不明确的界限以及探究这种现象下所产生的问题本质。也是我们打开认识世界的一种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