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

郑江:我偏好于转化具体的事和物


最近的两年中,郑江在画面上做减法,更趋简洁抽象,但处理的过程却体现出深刻与丰富。作品中探讨了光的转瞬即逝的非物质般存在特性,他感兴趣的是那些虚无缥缈的感受如何转化为具体而而切实的存在,那些稍纵即逝的当下体验如何通过视觉来表达。

2019-09-29

郑成俊: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重要性


当国人竭力通过各种方式涌向欧美国家时,来自韩国的郑成俊在大学毕业后却选择了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他认为中国保留了良好的学院系统,并且打算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这里。

2019-09-29

赵凯:人与动物自在的相依相生


成家立业、有车有房,是传统观念中“而立之年”该具备的现实条件与状态。似乎拥有了这些,才能代表一个人的独立。这种独立,是物质方面的。1986年出生的青年艺术家赵凯,如今也是这个年龄。但赵凯志不在此,如他所言:“我们是“飘”着的一代,也习惯了“飘”着,跟多数动物的状态一样,随生存环境迁徙,随遇而安。”

2019-09-29

张梦圆:事物与内心的真相


张梦圆的速写本相对于她研究生时期的作品,更具有真实性和爆发力。大量杂志图像的拼贴,外加其上的涂鸦。这些随手撕下的图像,是她在读图过程中的真实反应。当她把这些速写放大的时候,她研究生时期所掌握的综合材料语言才真正成了她的词汇。

2019-09-29

杨义飞:我在构建日常生活的乌托邦


杨义飞的创作习惯从最为寻常的事物出发,比如砖头、排挡椅、木凳、黄胶带、手电筒等等。这些日常之物具有广泛的公共性,但是它们的功能似乎已经定型,它们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关系也为人所漠视。而杨义飞有时像一个社会学家或“知识考古学家”一样,对这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展开孜孜不倦的调研,以揭示出这些事物所连接或曝露出的“全球地方性”、个体与集体、底层生活哲学等问题;有时他则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干预者角色,通过反日常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