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报专访莫希亮:太学究,不好答


2019-09-26 16:33

 

艺术家莫希亮

 

推荐人胡斌评莫希亮:悖语录——莫希亮创作的内在线索

 

 

胡斌(策展人)

 

现如今,我们仅凭图式来解读绘画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了。清理绘画图像背后的思想动因、尤其是内在线索成为评述者不得不做的工作,因为那些图像绝非一望即明的。莫希亮的作品就是如此,他的创作是一种充满歧路的历险;而对于我来说,走进他的创作也是一种历险。

莫希亮作品的调子似乎一律都是灰色的,显得那么的荒芜、无望。实际上,其作品的主题非常的丰富,他总是能够由即时性的所知所感而开启一幅幅荒诞而深沉的叙事性图像。他前些年的作品,涉及到非典、地震、恐怖袭击、动车事故、央视大火等众多新闻话题,但是他绝不是图解这些事件,而是将这些事件视作他那怪诞却又不失自身“内在逻辑”的想象的诱因。他经常将宏大事件与自己的周遭环境及经历进行错位对接,于是,在他的作品中,自己住所成了恐怖射程区域,废弃的铁轨幻化为灾难现场,城市坐标被臆想性地灰飞烟灭,异国冲突事件里的尸体焚烧与青春记忆中的血肉暴力勾连……这个社会灾难频发的纷扰世界使其生发出无限的诗性悲情,然而,他不是一味泛滥诗情而塑就某种感时伤怀之作。他的作品充满着对权力、暴力以及各类身份、形象与话语建构的质疑,然而,他的质疑不是单向的、直露的,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具有内在矛盾的、歧义的场域之中。这种场域的设置带有其个体的鲜明痕迹。

 

 

莫希亮《在寒夜里持续高烧-NO.2》205×180cm 布面油画 2012

 

在这些奇幻而深沉的场景中,莫希亮似乎对于某种“纪念碑”之物具有特别的兴趣。他的不少作品可以在此线索上连接起来看,高耸入云的柱状建筑与轰然而降的粉尘、坚挺的阳具与作为劳动工具的锤子……如此这般的不断切换,包含着的是坚固与离散、具象与抽象之间的交叠、流变及错位,它提示出对某种坚挺力量的建构与肢解。

从去年开始,莫希亮的创作母题更多地走向了对于某些既定图式和话语的思辨。比如他对“树下有人家”这一根源于人类朴素愿景的图式的翻转延展,透示着传统田园与现代荒原、质朴温情与萧索隔绝之间的图像和意蕴变换。他又以此发展出“儿童计画”系列,用自己惯用的手法转换儿童画中的“树与房子”图式,于是,色彩斑斓、浪漫天真的和谐家园被过滤成了沉拙的灰色空间,而在此当中,所引用的“外力”与既有模式的冲撞应该是他最为着迷的部分。他今年的作品 “一定要困住纸老虎”“卡夫卡的笼子寻找毕加索的鸟”则主要是在充满悖论的语词区间构建多歧的图像对应。披着毛体书法外衣的词源错乱的话语组合被转换为扑朔迷离却遥相对应的图像;不同系统中的“典故”被组装成新的图像叙事,并设置了立体的具象对应物。很显然,这些近作日益越出一般性的现实世界触感范畴,而进入了某种多镜像穿梭的冥想领地。当然,这种种的意外出走和误入歧途最终还是要堕入到他那不断修正却又目标不明的思维网络之中。

 

 

莫希亮《树下有人家-儿童计画-1》100×100cm 布面丙烯 2014

 

 

莫希亮《一定要困住纸老虎-5》150×180cm 布面丙烯 2014

 

伴随着他的自我拆解的思路的发展,他在技术语言的表达上也不断变化,最初习惯以粗犷狂逸的笔触彰显某种悲怆的力量;逐渐地,在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观之中引入平面化的碎片字句;而在最新的作品中,支离破碎的非构型的线框愈加明显地侵入画面,形成对既定塑形方式的干扰和破坏。

总而言之,无论是图像结构还是技术语言,莫希亮作品中所内在贯穿的、最为重要的是某种自我拆解、相互抵牾的语言与思想碰撞,因此,我们看到了其作品中不断修正、对抗的轨迹。可以说,他所持续进行着的创作是一部绵延的、无休无止的悖语录。

2014.6

 

莫希亮自述:如果说绘画也有道理,那么首先是观看的道理

 

 

艺术家莫希亮

 

如果说绘画也有道理,那么首先是观看的道理。每双眼睛看到的应当是不同的世界,人们只能分享却不能确认其所看到的真实。当差异无法避免,共识只能由相似相续的那部分信息提供,而无法对应或重合的那部分,就交给了艺术。我的工作不外乎在实践这一悖论。

今年以来,主要面对绘画的局限性工作,包括如何不去占有图像、符号及题材?如何更少叙事与修辞?如何让绘画本身成为问题?这些年积淀的语法系统开始运转起来,像一个搜索引擎,把我的体验与感知卷了进来,同时把多余的观念与逻辑甩了出去。这个信息处理器归整了大量因司空见惯而意义冷却、褪去的物象与语汇,帮助我把绘画语言引向了其自身,色彩、空间、光影、图形全部以视觉歧感还原为画理的存在,物理的概念被驱逐了出去。如《火光》、《灯色》、《蓝白》、《迷彩》、《彩虹》、《树影》等。

当退到了对绘画语言问题的重新审视,就像一次回望,我又站在了一个起点上。至于它将带我往哪里去,鬼知道。

 

 

莫希亮《火光》纸本水溶性彩色铅笔 15×17.5cm 2016

 

 

莫希亮《蓝白》布面丙烯 100×100cm 2016

 

 

莫希亮《树影NO.1》布面丙烯 150×180cm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