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霆:重构日常经验的碎片


2019-09-26 16:26

前言

马文霆的绘画中似乎总隐藏着有关伤痛的记忆,无论是《踩大刀》、《顶长枪》,还是《胸口碎大石》,这些图像都能唤起莫可名状的突兀感,是有别于日常生活经验的视觉感受。

马文霆的日常经验有可能是超出我们视野的延伸,这些碎片化的体验是其对自我情绪和知识结构的自省,也是一种极为细腻和敏感的发现。马文霆并没有在艺术史和社会学的双重叙事中寻找创作观念的支撑,而是完全指向个体经验的表现,这是一种很困难,但也是充满着无限可能的叙事空间。显而易见,马文霆在寻找视觉图像与绘画语言弥合的有效方式,画面中的情绪和意味也都是在绘画语言的表现中被观者所感知的,我想也正是其明确的自我意识,使其语言上表现出生动的特质。

换而言之,马文霆在绘画的过程中再一次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不同于自我的预设,绘画是在感觉之外的一种技艺,感觉和手的触发会激起一种新的知觉经验。亦因乎此,马文霆在绘画中能够体验到完全不同于日常经验的感受,以至于成为其创作灵感的神秘入口。

 

墙报专访马文霆:我喜欢荒诞有趣的场景

导读:其实我只是看到这些现实场景中存在隐喻性,并且荒诞有趣,我就很容易产生创作欲。

 

 

艺术家马文霆

 

您的许多画面中让人感觉是儿童的视角,例如马戏杂耍和儿童游戏,都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场景,为什么对这些感兴趣呢?

没有刻意去选择什么视角,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审美标准去选择题材,感兴趣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来源于近期对一些艺术家的喜好,另一方面是不是因为我内心很单纯像孩子一样呢,哈哈。其实我只是看到这些现实场景中存在隐喻性,并且荒诞有趣,我就很容易产生创作欲。

 

 

马文霆《看什么看》布面油画尺寸90X90cm创作年代2016年

 

您说您喜欢苏轼说的“反常合道为趣”,您能谈一下吗?

其实对这句话没做太多研究和推敲,就是觉得人们在接受客观现实时,我想添加个体的主观理解和思考,这看是很荒诞的“真”,都能在每个人内心找到对应。

 

 

马文霆《跳轮胎》布面油画尺寸90X90cm创作年代2015年

 

您的画面有些阴郁,一种莫名其妙又匪夷所思的不安与痛楚,请问这种情绪来源于何处?

我觉得个体在一个环境下收敛、迎合、伪装等等,没有贬义啊,只是这些状态不是一个人的真实反映,那么绘画是个很好的发泄途径,有点像自我减压释放,在画面里其实是个体体验的表达,这里面有孤独、害怕有不满、自责等等,都在一个光鲜华丽的现实外表下暴露,包括我在内让每一个人直视。作为艺术创作者不能“独善其身”,我觉得我有必要把这些矛盾和弊病展现出来,从而反思每个人在这样时代背景下的处境。

您说过您有很严重的鼻炎,这种身体上的不适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因为鼻炎以及鼻炎带来的身体反应使我对身体的关注更强烈敏感,为什么会有鼻炎?鼻炎犯了为什么这么难受?这种身体的遭遇是谁造成的?慢慢的我开始寻找根源,那么一系列关于生理以及精神上的疾病我开始慢慢关注,通过筛选作为创作的基本素材。

您创作的这类素材是如何取舍或挑选的?

其实关于生理以及精神上的疾病非常多,我们常说社会病,例如看客心理、自闭症、抑郁症、还有仇富、自虐等等,当很多素材汇集后,我会花很长时间对素材进行分析推敲,我认为绘画也是讲故事,如果是表达观念或者传达讯息,如今有电影、文学、摄影、教科书等等都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而一个二维的绘画就显得不讨巧甚至单薄,那么在素材的选择和取舍上就尤为重要。

 

 

马文霆《顶长枪》布面油画尺寸90X90cm创作年代2015年

 

您一直关注社会上的许多问题,试图挖掘这些,目前您关注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现阶段还是在关注日常中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反应,画面基本上会有人物或者人物局部出现,在我看来有利于我把故事讲清楚,接下来我也会尝试去表达“物”,其实也是人的隐喻,因为我觉得这样会不会高级点深远些,我也发现有很多优秀艺术家在这方面做的挺好,这种看似没有生命的各类物其实表达好了,会非常有生命力和带入感,并且更加内敛和有张力。总之都在尝试。

 

推荐人魏祥奇评马文霆:重构日常经验的碎片

导读:马文霆在绘画的过程中再一次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不同于自我的预设,绘画是在感觉之外的一种技艺,感觉和手的触发会激起一种新的知觉经验。亦因乎此,马文霆在绘画中能够体验到完全不同于日常经验的感受,以至于成为其创作灵感的神秘入口。

 

 

魏祥奇(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员、东京画廊+BTAP学术总监)

 

马文霆的绘画中似乎总隐藏着有关伤痛的记忆,无论是《踩大刀》、《顶长枪》,还是《胸口碎大石》,这些图像都能唤起莫可名状的突兀感,是有别于日常生活经验的视觉感受。显然,马文霆所汲取的图像信息与现实生活之间鲜有直接的联系,“隐喻性”成为其绘画中最耐人寻味的部分,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将之与荒诞和梦境对应起来。如果说马文霆的绘画不是再现性的视觉镜像,而是更注重表达个体的直觉体验,那么从学理上梳理

清楚其创作意图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我看来,马文霆的绘画还是在描述自己的生活和思考状态,其将创作理解为对日常经验的重构,也在绘画中考量自我的知识维度,也重新认识自己内在之中的“本我”。也就是说,这些图像都是马文霆的自画像,都是其绘画意识之中的一个碎片,抑或者是重叠的反复显现。

 

 

马文霆《胸口碎大石》布面油画尺寸90X90cm创作年代2016年

 

 

马文霆《擤鼻》布面油画尺寸90X90cm创作年代2015年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们都在追寻这些被借用的图像的本来含义,但事实上之所以被艺术家所采用仍是基于心理上的认同感。马文霆在使用这些图像的时候,也在这些图像中发现了自我的存在,因此其剔除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所保留的都是最重要的视觉。因此,马文霆会特别注重“绘画性”自身的语言表现力,诸如在《拔罐》中,红色的斑块给人非常野性的刺激感,但也正是这种单纯的表现赋予其绘画很明确的“绘画意识”。我们也会注意到,马文霆的绘画所描述的大多是一个被放大了的局部,诸如《擤鼻》中绿色的手,以及浮在画面上的绿色痕迹,构成了观看的感官体验。当然,这些碎片化的视觉经验对马文霆而言有可能也是无关紧要的,其在绘画中也只是找到某个短暂时刻的情绪,而并不具有所谓的恒定的价值探究的意义。但也就是在这样一些短暂时刻的情绪中,马文霆意识到了一种自我的思想状态:虽然没有前辈艺术家的宏大历史叙事,没有所谓青春残酷的挣扎,但确是“游离”的状态,可以说是孤独也可以说是自由。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马文霆并不习惯于表现既定的知识经验,而是要求自己不断回到自身的日常经验之中,去发现和反复体会一些视觉场景所能够带来的叙事线索。马文霆从来没有将这些图像视为孤立无援的存在,自这些图像进入眼睛的瞬间,艺术家便赋予了其新的语境和含义。同样,也只有在更长一段时间里的创作中,我们才能更清楚地厘清马文霆的思想形态。毫无疑问,马文霆是一位拥有不断自我反省能力的艺术家,其绘画围绕着自己展开,远离图式困境的矫揉造作,以至于在创作中呈现出“表现主义”的力度和气质。

 

 

马文霆《绿恐龙》布面油画尺寸90X90cm创作年代2016年

 

 

马文霆《绝对信任》布面油画尺寸90X90cm创作年代2016年

 

马文霆在一段自我描述中谈到要用这些图像“还原我所体验的记忆的现实世界”,尽管我们似乎是生活在一个同质化的生活空间之中,但事实上所有人的感受力都是有巨大差异的。那么现实世界究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还是一种主观的理解,就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而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马文霆的日常经验有可能是超出我们视野的延伸,这些碎片化的体验是其对自我情绪和知识结构的自省,也是一种极为细腻和敏感的发现。马文霆并没有在艺术史和社会学的双重叙事中寻找创作观念的支撑,而是完全指向个体经验的表现,这是一种很困难,但也是充满着无限可能的叙事空间。显而易见,马文霆在寻找视觉图像与绘画语言弥合的有效方式,画面中的情绪和意味也都是在绘画语言的表现中被观者所感知的,我想也正是其明确的自我意识,使其语言上表现出生动的特质。换而言之,马文霆在绘画的过程中再一次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不同于自我的预设,绘画是在感觉之外的一种技艺,感觉和手的触发会激起一种新的知觉经验。亦因乎此,马文霆在绘画中能够体验到完全不同于日常经验的感受,以至于成为其创作灵感的神秘入口。

 

马文霆自述:反常合道

导读:我想起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反常合道”,“反常”我还不彻底,能否“合道”,就仁者见仁了。

 

 

200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四考研因文化课让我与理想美院失之交臂,没做太多挣扎和反抗,只是极度痛恨那时的应试体制和自己的文化课水平。接下来重心便转向求职,并伴随着情感生活,这个阶段持续了很久,显得很混沌,整个人也很消极,或许没找到和社会平衡的点。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身边曾对自己寄予希望的师友慢慢不在和我交流绘画,好像他们认为我和绘画已无关。曾经大学里备受称赞和夸奖如今荡然无存,甚至有些被冷落的感觉。也就在近两年我开始慢慢拿起笔并关注绘画艺术。从新开始的感觉很微妙,像和久别重逢的恋人重新交往。过去没怎么动笔的阶段现在看来,也并非一无是处,五味杂陈的生活中给我了很多创作灵感,至今油画这一媒介便成了我表达倾诉的思想载体。

 

 

马文霆《拔罐》布面油画尺寸90X90cm创作年代2015年

 

我不爱谈技术论,有伪装孤陋寡闻的嫌疑,基于这批作品我仍偏向具象,我不认同也算不上写实,个人认为写实是技法,具象是种面貌。一直这样画可能与我受的美术教育有关,更因为具象绘画较接近现实,而这样形象化的形式能让我与对象保持客观距离,不像表现或抽象需要带入很多个人情绪,更要挑战想象力。

 

 

马文霆《踩大刀》布面油画尺寸90X90cm创作年代2015年

 

我试图去还原我所体验的记忆的现实世界,并将其放大甚至近距离特写,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故重新审视梳理,并希望它们产生的新的意义。其中也会有超乎逻辑的超然的真实情景,将现实观念与潜意识相揉合的尝试,我会觉得更加剧这种“真”的荒谬,从而传达出一种莫名其妙又匪夷所思的不安与痛楚,或许每幅画面之外,都该有个失落且伤痛的故事,故事里也有自我状态的隐秘对应。由此引发人们对社会处境下的个体的反思。这样诠释是否深刻厚重,都会随时间形成创作道路中的沉淀与积累。我想起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反常合道”,“反常”我还不彻底,能否“合道”,就仁者见仁了。

 

 

马文霆《抽脂前》布面油画尺寸90X90cm创作年代2016年

 

当下的时代语境,创作过程会很漫长亦很痛苦,并且期间会不断出现不同的事物充斥你的大脑,加之身体早已被注入的“基因”,取舍什么全凭自己自省和警觉的判断。所以创作的过程和意义,在于留有破绽或未能定性,这不正说明还有很多可能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