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路路:这个女孩身上缠满了五彩的茧


2019-08-29 17:48

『交集』局部

在徐路路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90后”的珍贵特质——“自我”。作为高科技与互联网“催熟”的一代,她突破常规逻辑,在作品中感受“个体我”的状态及方式。

艺术家为其身处的不同人群设计了一系列交点,并用五彩缤纷的线贯穿它们,合成大型空间的主体物。这时,抽象的个体意识获得了物质表征,并被包上了糖果色外衣。通过她的个人表达,我们看出了一批人的共同思考:可能是在现实与虚拟世界间的极力平衡,亦或是对所缺失的情感的苦苦追索。

徐路路说:“我们害怕的不是信息庞大难以掌握的个体,而是一连串平庸化的个体。”这种独立且锋利的思维意识,使艺术家在理性之后探寻感性,在人性回归之后寻求自我本性的解放。

本期介绍墙报艺术家徐路路,推荐人:谭勋(艺术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交集』局部

“徐路路的作品『交集』,其理念的出发点,是基于个体坐标,在与亲人和朋友的情感互动中,找寻自我的生存轨迹。这个过程中,人与人的互动,可喻为点与点的连结,形成线,然后,线与线的相遇,记录点。点与线的不断重复、交织和累加,最终形成我们眼前那种斩不断、理还乱的巨大关系网。

徐路路的作品,实际上就是将这种巨大关系网的形成过程,进行视觉具象化了。她首先从一个小的单体框架出发,在其上缠绕和拉伸出一根根彩色橡皮筋的丝线,然后再设计出另一个相似的结构,继续寻找这种线与线的关联。线的穿插与拉伸的过程,隐寓着她与身边亲友的各种交集关系。她把若干个这种丝线组合的结构,重新穿插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中,构建一个宛如浩渺星空中的有形引力场,绚丽并迷幻。”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黄文智博士

『交集』局部

墙报专访艺术家徐路路

墙报:『交集』这个作品为了实现创作初衷,都克服了哪些问题?

徐路路:展览作品的最大问题是空间,首先我的作品体积是比较大的,所以需要很大的空间去展览,其次,我本意想要一个独立的空间以及特殊的光线去展示作品。但是由于展览场地需要展览很多作品导致这些想法受限。作品的外轮廓的铁架子在我想法初期是没有的,铁架子的添加是为了固定作品,但是如果有更好的条件我希望我的作品是不用限制在架子之上。作品的线能直接链接着墙,线直接从墙体到地面以及天花板都是可以来回穿梭,作品在任意空间都没有限制。作品造型可以随空间所变化。

其中视频也是比较麻烦的一部分,无论是拍摄场地、拍摄剧本、拍摄角度、拍摄人物以及剪辑和背景音乐我都是没有经验的,很多问题需要请教相关专业的朋友。在大视频中主要拍摄人物是在和我有关系的人里,选出来性格爱好完全不同的个体。从外形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有穿制服的、打扮欧美的、很会街舞的、穿花衬衫的。他们都是从一开始黑白空间中无情绪表演到缤纷世界的个性缠绕。相互配合的过程是非常崎岖的,来回拍摄,来回旋转 ,很多时候要旋转很多圈才能达到效果。在此我要非常感谢朋友们的帮忙才能完成视频的呈现。

『交集』局部

墙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个体与群体之关系的?有何契机吗?

徐路路:记得某一天 ,我在校园里走着,迎面走来很多学生,我朝他们看去,其中有个认识的人,与他对视时心里产生了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好像他是跳跃在一群黑白点中的一个彩色点,对视的瞬间我与这彩色点生成线相互缠绕,紧密相连形成交集。他之所以在我眼里是彩色的,因为我们产生了关系,相互作用。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就算是对视成线,在离开的瞬间这样的线也会随之断裂。

我的“朋友圈”包括我家人圈子、同学圈子、以及朋友圈子。其实我每次在家乡和在校园的感觉像是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唯一的交集就是我,可是在家的我和在学校的我是不一样的。不止这样,每个小的朋友圈产生的我都不一样。大三的时候不小心闯进了陌生的圈子,圈子里都是和我做不同事情的人(身份职业不同),我们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适应让我产生了很不好的情绪,但是时间久了,我发现我在慢慢融入这个圈子,无论好坏好像有个角色让我生成,最后我的性格也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无数的圈子中产生的我,被他们塑造着,但是冥冥中我也在塑造他们。

『无情绪的身体与线(关系)的行为』视频静帧

墙报:现实生活中,在这张复杂的“网”里面,你觉得自己的角度是被动的、主导的,还是旁观的?

徐路路: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三种类型人格,分别为屈从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孤立型人格。就像你所说的在这张“网”里我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是被动的、主导的、还是旁观的人格,几乎每个人都有,只是所占的比重不一样。我希望自己主导型多一点,但是实际上我是被动和旁观占的比重更大。这个其实不是什么坏事,就像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个家庭主妇,不能说她志气不高,而是她是否能在这样的角色里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成为理想的自我。相夫教子使她精神得以升华也是她完成自我的目标。这是一个个体在这样复杂的网里需要做的事情。在成为理想个体的过程中,我提倡个体要关注自身,关注自身具有强烈的特殊型,同时不要在这复杂的网里迷失自我。

墙报:在后续创作中你将会延续此类视角吗?未来有何计划?

徐路路:这个问题是未知的,主要我觉得人会改变,环境不同之后可能面对问题也不同,有问题才会有作品。只有关注的问题是深刻的,作品才会有力度。关于未来我一直想象着,未来我想尝试很多职业,是服务员、销售、演员、老师...这些角色过一段时间就换一次,不同时间段所拥有的“朋友圈”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我可以做很多的“我”,这样的体验肯定会很奇妙。可是这样的想象应该很难实现。现实的考虑未来,脚踏实地去往当下最想要的方向走,先考研、再更深入学习新的知识。

『无情绪的身体与线(关系)的行为』视频静帧

墙报:目前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创作状态?

徐路路:我的创作状态不是很成熟,我喜欢问题从自身出发,然后引发出自身与社会的联系,再回头思考自身的立足点。创作开始时,我会对理想中作品呈现状态激动万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会很焦虑,很容易陷入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困境当中,没有把困难解决很容易影响我日常生活,解决问题后又开始像是松了一口气,在这样紧张的状态下寻找到更多的未知,这样的反反复复反而让我更加深入去思考问题。

墙报:能讲一位对你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吗?

徐路路:我的导师谭勋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在于当我去关注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不是直接让我用技艺去解决,而是保持逻辑清晰用辩证的方法去推敲它,不断的去开阔它,使它进入更大的格局。以及作品材料的运用和视频装置的形成都是围绕着作品本身。

墙报:你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需具备哪些特质?

徐路路:我特别赞同徐冰老师的观点,好的艺术家是思想型的人,又是善于将思想转化成艺术的人。

『无情绪的身体与线(关系)的行为』视频静帧

徐路路 - 创作自述

世界在我的身边,我关注的是那些个性鲜明的人们,他们从我身边走过,就在没有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从此我们的那条细细的线从此断裂,消失。我一直疑问我们在这样的世界里,怎么做自己,做怎样的自己,是我们决定的吗?

环境?

当我们成熟之后是不是应该去自己决定怎样的环境,做怎样的自己。局限性的决定,至少我们有决定的一部分权利。对于个体的关注是我这个作品的主题,我们要欣赏的一定是个体,不是集体。

个体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我们害怕的不是信息庞大难以掌握的个体,而是一连串平庸化的个体。

『无情绪的身体与线(关系)的行为 视频静帧』

艺术家简历

徐路路,1994年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2017年作品『汉服』入选美国费城初见(优秀作品

2018年作品『怪异水果系列』入选天津渡口——天津青年当代雕塑与装置作品展

2018年作品『交集』入选天津美术学院2018届优秀作品展

2018年作品『交集』入选2018年度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展

2018年作品『交集』入选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学院第九届暨2018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