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一场生命与偶然性的博弈


2019-08-30 16:33

导读:“显微”意指显著和隐微。杨鑫将细小的微观世界用叠加、克隆的方式得以凸显,借助艺术表达的显著之相,引导观众察觉到生活中最幽微的生命之理。这些偶然的和必然的矿物质颜料,在透明玻片上凝结、渗透,如同神秘的生命,不断的繁殖、分裂。这些彩色的斑点天工偶得,妙趣天然。

《角落的角落被放大1》

杨鑫 20x20cm 综合材料 2016

《角落的角落被放大2》

杨鑫 20x20cm 综合材料 2016

《角落的角落被放大3》

杨鑫 20x20cm 综合材料 2016

墙报专访艺术家杨鑫

墙报:和微生物“打交道”这些年,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杨鑫:我除了有接触微生物以外,后来也有接触生物细胞和一些模式生物的实验,对于研究的方法和细节不是那么容易了解,但是可以从一些阶段性的研究结果中给到我很多的新的理解,以及分析“我的自然世界”的新方法。之所以说是我的世界,是因为相较于科学研究中的自然世界,我眼中和脑中的世界是相当主观的。从中给我的启示或者是说带给我了一些新的问题的思考,比如:人在科技之中和在科技之外该如何确定自我的价值。艺术家如何与科学相处。

《实验室》

杨鑫 尺寸可变 2016

《实验室》

杨鑫 尺寸可变 2016

墙报:从刚开始发现这种创作方式,到现在,你的思路经历了什么变化?

杨鑫:最开始用这样的方式来画细胞,就是想用类似研究和类似生长的方式来完成一套作品,中间换了很多种材料,也尝试了一些其他的方法,但其间的过程不算曲折,因为我已经想好了要用最贴近的方式来绘制微观的细胞,所以在确定目标后的创作过程中,直觉精准度也会高一些。各种实验器皿、注射器都成了我的绘画工具,所用到的颜料包含了人工的、矿物的、生物的,有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利用水的张力来形成细胞的图案,就像初始之时第一个细胞形成的过程一样,是一堆物理化学的过程结果,这种类似的设计和巧合是很有意思的。

做一套作品的整个过程,很多变化都是慢慢的在发生的,尤其思维上的变化,对于新知识的分解,理解到融合到产出,这些变化过程都是个人的感受。

《试色管编号2》

杨鑫 120x60cm 试色管综合材料 2016

《试色管编号》

杨鑫 120x60cm 试色管综合材料 2016 作品细节

墙报:将来会从绘画这种方式中抽脱出来,将自己微生物科学的认识以更多的艺术形式展示吗?你的计划是什么?

杨鑫:不会受表达方式的限制,这是早就跟自己定好的。我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会让我继续做更多的相关的作品,目前就是在准备新的系列,期待一下吧。

《谁来制定游戏规则》

杨鑫 60x60cm 综合材料 2016 作品细节

《谁来制定游戏规则》

杨鑫 60x60cm 综合材料 2016

墙报:你认为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相似的地方在哪里?

杨鑫:我们说的宏观和微观是以人的感官尺度为界定的,比如,一根昆虫的触须,对于人类来说是微观的,可是对一个酵母就不是。从结构上来说宏观与微观是一个整体,但是确实对于人的感知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宏观和微观中相似的地方,就比如说一些微观和宏观系统的共性,这方面的研究其实是一个新的学科:复杂性科学。在我们了解到的不存在中央控制的复杂的集体行为中,自组织的行为从抽象层面上来看是有很多共性,比如:适应性,每个个体根据环境的改变通过学习和进化自己的行为,从而使整体系统产生复杂的,变幻难测的行为模式,在很多系统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相似性,如:免疫系统,昆虫群体,城市系统。

《原系列-1》

杨鑫 40x40cm 综合材料 2016

《原系列16》

杨鑫 118x118cm 综合材料 2016 作品细节

《原系列18》

杨鑫 80x80cm 综合材料 2016 作品细节

墙报:你将细胞那种漂亮、华丽的结构展现的很好,在绘画手法上也经历了很多次试验的过程吧?

杨鑫:将这些细胞绘制出来确实需要很多次的实验,其实是一些技法的掌握和肌肉的练习,因为很明显,如果我期间有两周以上的时间没有画,之后继续需要3-4天的时间来熟悉和适应。

《原系列18》

杨鑫 80x80cm 综合材料 2016

《原系列16》

杨鑫 118x118cm 综合材料 2016

墙报:有很多的因素让你的作品作为极具张力的艺术创作,而非简单地被划分为某种生物学的图录,你觉得这当中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杨鑫: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当然是人,能有别于其他的图像是不需要刻意为之,因为只要把人放到里面,区别是必然产生的。

《原系列》

杨鑫 作品细节

《原系列》

杨鑫 作品细节

墙报:你曾讲过情绪化的表达是有规则的,基于这种艺术的自律,你的作品是经过严谨把控的。但反过来,由于你的工作面对的是有生命的物质,你会在某一刻产生感动,产生那种情绪上的冲击吗?

杨鑫:对与人的情感和情绪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是非常肯定的。但是在这一个系列中,我想将自己的情感尽量抽离,遵循材料自身的特性,因为画的是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我把它想象成是各种生命初始设计的第一步工作,虽然有点扯,但我觉得是要赋予一些仪式感的。

当然情感抽离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对于生命的感动和冲击,一直都有,分多个阶段,不同层次。我最开始是被生命的神秘和美丽所吸引,当看到显微镜里的各种细胞是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太好看了,我要画下来。

这当然是非常直线的思维,每一个行动的开始都会有一个冲动的趋使,可是这种很好看和好神奇的情绪太粗颗粒,我不想在作品中任意或是刻意加工这种情绪,还有绘制中持续不成功的和疲乏的情绪,这些都是需要克制的。我想做的是以一种类似实验研究的方式来绘制一套细胞肖像,这是基于科技时代中的一种视角和方法。

显微:一种生命的形式

文/付晓东(策展人、空间站创始人)

“后人论道者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明 李东阳 《泉斋说》

“显微”意指显著和隐微。杨鑫将细小的微观世界用叠加、克隆的方式得以凸显,借助艺术表达的显著之相,引导观众察觉到生活中最幽微的生命之理。这些偶然的和必然的矿物质颜料,在透明玻片上凝结、渗透,如同神秘的生命,不断的繁殖、分裂。这些彩色的斑点天工偶得,妙趣天然。

杨鑫在分子层面上重构了貌似真实的仿真现实,进行分解、剖析、控制、放大,再现生命力。正是通过这种新的可视化的形式,生命得以在分子层面上被思考,成为一系列可以理解的生命机制。杨鑫的工作室如同生物科学的培育室,实验室里的器物,针头、试管、培养皿、搅拌器,都成为她的绘画工具。

艺术家透过光学显微镜细察微观生物的结构,始终探寻着生命内在所隐藏的变化与关系。对于技术理性的重构,生物科学的探索,杨鑫对生命和繁殖的有效元素的进行观测和研究,生命用细胞器作为本体语言进行绘画,这一个令人惊叹的,天然完满的功能性形式,一个为了成就生命而造就出的精妙的安排。

杨鑫揣度着造物主的智慧,用植物和矿物的无生命的原料,再造了一个生命的形式。她用生命科学的理性严谨的认知方式,再现了技术和系统偶然间形成的美感,生命中的要素可以脱离细胞、器官、有机体和物种的联系,进行自由的流通,和其他元素结合。一种新的认识论的变革正在发生,一种深度的生物学,杨鑫试图展示封闭的生命系统潜在的有机法则。艺术家在本次展览中将呈现试验创作的过程与多个系列作品,营造出一个实验室属性的美学空间。

杨鑫的《原》系列作品分解并纪录了生命物质的单位形态、观察生命体单位的结构特征,她进行了严谨的染色试验并绘制于盖玻片上,最终筛选部分成功的玻片标本保存下来。这是在生物切片的概念上发展的系列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研究矿物、化学和生物颜料在混合配比后,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对于显色的影响,从而控制温度、湿度、时长和计量,让每一滴颜色在盖玻片上碰撞、反应、生长。艺术家创作过程对绘画语言和科研观测的双向结合。

《试色管》是杨鑫在周而复始的创作中,将染有或剩余颜色的试色管进行收集装裱。这些残留在试色管内的颜色在干涸后留下了丰富的变化,蒸发过程的肌理标记着时间的印迹。杨鑫以新奇的方法,直观的呈现着裸眼无法察觉的浩瀚无垠的微生物的海洋,在信息交织的系谱中,试图依赖“自然的”创造与生效。

在《谁来制定游戏规则》、《博弈》系列作品中,杨鑫注意到了生命与偶然性的博弈。在正常与病态之间,免疫系统的各种因子都如反射弧般自动与病菌进行抗衡,稳定与失衡,则成为生命的种种症候。艺术家制造了一个“生命的规范”,健康在器官中过沉默的生活,而疾病则在各个境域里不确定性的痛苦中产生反作用力。

隐藏的、遗传的、易感染的体质,病变激发构成格局的重组,人们广泛的提出过一种正派的、节制的生活方式,控制身和心的生命过程,会抑制或阻止病变,使激化的几率降到最低。易感性则成为一种新兴的生命形式。基因的精确度和遗传的筛选制度,使可能的,不受欢迎的未来进入现在,使之可以被预测、被优化。

杨鑫最新的创作《谁来制定游戏规则》,大胆地创造了一个生物的种族。艺术家把自身的梦境与记忆输出为创作的体验转换。这些摆脱过往规整的排列顺序,突变、选择、基因漂变,最终形成的干涉图案,糅合进了杨鑫自身潜在的潜意识产生的感官频率。在空无之间,意念中所产生的生命的形象。杨鑫通过对微观世界的再生产,挣脱了严谨的科学结构的客观观察的机制,探索着自然法则与意识的结合的新的形式的诞生。

生命技术改变了人之为何?生物为何?伴随着风险进行了新的个体和集体的主体化。实相,就在显著与隐微之间。

艺术家简介

杨鑫

1987年出生于湖南

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个展

2017 显微Ⅱ-杨鑫个展,凯尚画廊,纽约,美国

2016 显微—杨鑫个展,空间站,北京,中国

展览

2018 Art Gwangju 18 博览会,金大中会展中心,光州,韩国;常青藤计划,天津滨海文化中心·滨海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7 透镜-中国当代艺术展,深圳美术馆,深圳,中国;生态+Young’nergy, 上海艺仓美术馆,上海,中国;“找朋友发现当代青年艺术家”,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艺术北京,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5 上海ART021,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中国守望刀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中国Spoon Art Fair,弘益大学艺术馆博物馆,韩国,汉城;伊斯坦布尔艺术博览会,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2014 艺术北京,农业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3 围村盆菜,KONG SPACE,北京,中国;透明性 (1),空间站,北京,中国

2012 北京水牛—合作交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展厅,北京,中国;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展,梯级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1 水牛北京—合作交流展,布法罗大学美术馆,布法罗,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