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定才:从个体焦虑转向社会生存境遇的思考者
2019-08-21 14:21
前言
印定才毕业于年四川美术学院,于2006年获得油画专业硕士学位,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的画廊、艺术机构、使馆以及公立美术馆展出。
很多人对印定才记忆深刻是基于他对文献纸张的解构重组。他说最初用这样的材料是源于当时对知识话语权的质疑,在其中又会发现我们质疑并建构起来的,最终还会是“不断被质疑的”另一种权力。人类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人们愿意为之吸食的乌托邦似的鸦片。
印定才的独立创作时期经历了从“个体的焦虑”到近期的“社会性人的当代生存境遇”探讨。他提出的“框架性系统思考”,需要把艺术联系到人的社会处境(这包括精神的、生存的、尊严的等多个层面的),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哲学架构与方法论,因此而形成了他艺术创作的个体性。
杜曦云推荐词:印定才的作品以一种内省的方式,思考着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个人境遇,也纠结地探索于个体参与社会的可能。在印定才的一些油画作品中,图像由近乎冷漠的、机械的“噪点像素”构成。在看似曾经对我们有意义的图像背后,是艺术家极度“自虐”似的冰冷笔触。极度的“冷”往往会呈现“热”的态度;无意义似的噪点背后反而是一种对公民价值的神往。
印定才的艺术表达方式自由而多样,从绘画到摄影、雕塑、装置、网络语言……作品内容呈现了不同时代、地域的人的观念差异,把他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用幽默重组或冷静并列等方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其作品背后是自身对艺术介入社会的独特视角与思考方式——让身陷当下具体处境的我们在瞬间抽身退出,从局外人的角度看这些冲突纷争,反思我们对事物看法的局限,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再次触摸无限复杂的事物本身。
墙报专访印定才:"纸上动刀兵"——接地气的质疑者
导读:“留守儿童给父母的信件用纸”、“个人上访信纸”、“纸砖”、“国家或个人用纸” 等等,艺术家印定才用这些征集来的文本资料,通过亲手造纸的方式、解构和重组其间的意义,以此来表达他对话语权力的质疑。
艺术家印定才
墙报:能不能谈谈你自开始创作至今,创作思路上有哪些发展与变化。
印定才:“变化”本身是需要根据时间维度的对比来看,我自身还没有历史成绩来从这样的角度谈创作。但根据自己对艺术的理解的不断修正来看,我主要经历了两个主要的创作时段:一是从学生时代到独立创作,二是从2007年才来到北京初期到最近时期创作。学生时期思考技术层面的比较多;而独立创作时期也经历了从“个体的焦虑”到近期的“社会性人的当代生存境遇”探讨。
墙报:在以往的采访中,你说“框架性系统思考”是你切入创作的兴奋点,这种“框架性系统思考”是针对你每个系列的作品而言,还是说你至今所有创作都是这框架的一部分?
印定才:当时自己这样的提法仅反映当时的一点想法吧。我觉得自己的创作方向不能过于沉迷在一种个人审美的趣味中(有些时候还美名为“精英审美”)。“框架性系统思考”需要把艺术联系到人的社会处境(这包括精神的、生存的、尊严的等多个层面的),这终会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哲学架构与方法论——可能这也是我个人艺术创作的个体性。
墙报:很多人对你记忆深刻是源于你对文献纸张的解构重组。你第一次使用这种方法是什么时候?灵感来源于哪里?
印定才:最初用这样的材料是源于当时对知识话语权的质疑。在其中又会发现我们质疑并建构起来的,最终还会是“不断被质疑的”另一种权力。人类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人们愿意为之吸食的乌托邦似的鸦片。
印定才《发源地——孙中山故居》
墙报:你个人对历史文献或资料的看法是什么?
印定才: 这些就是又一个质疑话语权而建立起来的另外的话语权。
墙报:你希望你的作品能有“彻底消解历史文图对大众产生权利引导”的作用么?
印定才:长远来说,消解也是没有意义的。消解之后,消解本身建立起了另外的权力引导。而艺术作品不应该拥有这样的功能。我希望作品能引起讨论就已经够了。
印定才《医》 39X39cmX9
墙报:在创作中,你一边在不断地探寻个人在社会中的意义,一边又强调自己的很多做法是“非意义”的,这两者之间不矛盾么?能否简单解释一下你所讲的“非意义探索”。
印定才:就矛盾来说,艺术作品本身就是矛盾产物。艺术家也在寻找矛盾,也利用明与暗、抗争与顺服等因素来创作。探寻社会意义的方式用很多种。可能我选择是无意义的方式,但是,如果无意义方式有效,我这样的无意义方式或许有价值。
墙报:你被称为是一位长期对政治、经济抱有热忱的艺术家。你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么?它们是否会马上转化为你创作的素材?
印定才:谈论个人的理想、人类生存(人能活下来,有尊严地活下来)、人们之间的爱……这些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的事务,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工作。艺术家只是用了他自己的方式来关注并还引起公众的注意而已。如果社会热点才是艺术创作的来源,那样艺术创作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会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思考去创作。
墙报:做作品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更多是像“局外人”还是“局内人”?你怎样看待自己的艺术家身份?
印定才:在“手工纸坊”的项目中,我探索过隐藏所谓的“艺术家身份”。但是,不是局内人怎么成为局外人呢?而不是局外人怎么又有局内人呢?
38度 2012年 布面油画180×210cm
墙报:2012年你创立了“印定才手工纸坊赞助”项目,当时为何产生的这个想法?该项目现在运转得如何?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关于你曾经挑选过的参与伙伴的故事?
印定才:在“手工纸坊”这个项目中,我希望探讨艺术家身份问题,并以公众参与的方式让个体与社会发生可感知的关联。目前的运行是,我从自愿者获取废弃文本资料,我自己手工造纸,再联系需要用这样的纸作为媒材去表达个人述求的人(留守儿童给父母的信件用纸、个人上访信纸、纸砖、其他国家的个人用纸等)。
现在,我在开发相关的网站以及移动端APP来继续这样的项目。目前就我自己在实施这个项目。该项目最需要的这方面技术支持,当然有团队支持更好。
墙报:你现在是否已经开始使用新的创作材料和方式了?
印定才:目前还没有专注于新材料的考虑,更多考虑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我这个项目的实现。
金水桥 2012年 布面油画120×100cm
墙报:据说你是一个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有没有哪些书籍对你的创作道路产生过影响?
印定才:老实说,没有什么书籍影响我。我警惕那种话语权对我的干扰。
墙报:近期有在筹备什么展览或项目么?
印定才:近期在实现我参与很久的作品。我已经收集了10多万份中国官方报纸(1950年-2009年),我要用这个做一个装置作品。目前也在筹备一个短片。没有具体考虑展览的事。若有意思的展览,当然全力以赴。
板门店 2012年 布面油画120×1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