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玥


2019-08-21 14:10

前言

在张玥看来,好的艺术家应该不太像艺术家,好的作品应该不太像作品。“但他们的人他们的东西让人看了都会产生一些对自己的或对自己之外的一些思考。”

张玥的创作带有很强的“即兴”和实验性,虽然他在接受我们墙报采访时否认了“即兴创作”的说法,但他的意思是他的艺术就是他的生活。而“实验”就是他的尝试,那些想法的展开。

崔灿灿作为近两年尤为活跃的新生代策展人,在推荐艺术家张玥时这样评价:张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其所关注的问题,在实现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和推理,还是对生活本身的纪录与表达,都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新的气息与方式:这种方式区别于以往经验中对结果的预设,而是从兴趣出发不断偏离原有轨道,加入各种想象、猜疑、推论,串联的组织方法,提出一种新的观看和实践的方式。本质上,张玥作品提供的是一种对原有知识新的认识。

艺术朝事件性发展,也是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出现的一种倾向。包括前不久的“反转基音”艺术项目,还有“夜走黑桥”等等。《写生张玥工作室》这个作品更是成为尤为特殊的艺术作品,125位艺术家在张玥工作室自由创作的作品集合成为了张玥的一件作品。这是有意思的事。

很高兴看到年轻艺术家张玥在创作方向的不受约束性,他说“我喜欢任何事情的不可控性”,令人好奇与着迷。艺术将来的发展是否会有跨越本质的突破?那些艺术的界限是否会越来越模糊?

不可控性是否还意味着更多的可能?

墙报专访张玥:我喜欢任何事情的不可控性

导读:85年出生张玥没有读过大学,但是却成为了一名艺术家。这也许本来就可以说是“不可控”的一面,并不遵循什么世俗的规律。在这篇墙报的独家专访中,可以看到张玥不同于很多受过专业艺术院校训练的八零后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也许他的好处正是他没有上过大学,那些“科班”教育从未对他产生过影响。

张玥

你没有读过大学,又是怎么接触到艺术创作的?

我感觉没上过大学没有同学有很多规矩不知道,但我的作品又跟有大学背景的有挺大不同。

你参加WHY NOT拍卖双年展的作品《银鲑00001号》展出和拍卖的情况是怎么的?可以讲述一下这个作品的创作想法吗?

Why not 的作品其实换了一件,换成了《帝国计划》那一件,我感觉那件更适合这个活动,因为那个作品是不落地的,没有实体呈现。这件作品是我揣测写出了冷战时期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赫鲁晓夫在后厨会议上拟出的一个消灭美国的计划,这个计划一直影响着今天的世界格局。我将它翻译成英语并去掉空格,将字母全部变为大写,这样它便可以畅通无阻的流通在世界范围内的邮箱之间,过滤不出所谓的敏感词,同时它又有了阅读障碍,并且通过一些单词的词根例如:古巴复国主义,关塔那摩监狱,萨默尔导弹等,散发着直到现在还有的恐怖气氛。这样会随时提醒相关国家对于那个时期的记忆。这件作品通过我的邮箱发往世界各地,有的人在收到邮件后会给我回复或者是翻译,这是一件永远流传在邮箱与邮箱之间的作品。你在展厅或是你的卧室、洗手间、地铁站随时打开作品都跟在展厅中观看作品无差别,等于在哪里打开作品哪里就变成了展厅。收到邮件的人可以打印出来装裱作为礼物收下。

《银鲑00001号》

你对于即兴创作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没有即兴创作,像过日子一样,这只不过是我对于发生在我身上的每件事情所给出的自然反应。比如说展览来了,我没作品,我会请一百多位艺术家来写生我的工作室做为我的作品展出。

你的作品最近似乎带有这样的倾向?

我觉得我这个人活着就老碰见事儿,碰见事儿处理事儿也许就是你所说的这样的倾向,但不是最近才有的,我一直这样。

你的作品似乎不太“守规矩”,似乎更强调作品的不可控性,为什么?

我没上过大学,艺术圈我认识人少,我不知道“规矩”指的是什么,所以我就是做点我自己喜欢的事儿,大家觉得是艺术作品那就是艺术作品呗。我喜欢任何事情的不可控性,其实喜不喜欢它都不可控。

《张玥写作工作室》布展图片(季节画廊提供)

到目前为止,你觉得自己在艺术创作方面最大的转折与变化是什么?

之前我以为艺术作品必须在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里面挑一种做,所以那时候我画画。后来我就做一些我喜欢做的东西或事情。我觉得转折可能就是这个吧。

你接下来的新作品有什么动向?

明年我准备做一个指导服刑人员越狱的教材,或者是指导公安机关反越狱的教材,跟公安机关合作。

是否会继续一些实验性的艺术项目?你对于“实验”有什么特别的见解?

会。我觉得就“实验”就是瞎做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和事儿。

展览现场

你的创作来源主要是什么?有哪些途径?怎么让观看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你的作品?

我没总结好我创作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也没总结好需要哪些途径。至于观众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我觉得每件作品都有它的门槛,有些门槛来自于哲学的著作,有些门槛来自于个人的经历和情感等等吧。对于那些有相同背景的观众来说可以畅通无阻的理解和感受作品,没门槛。否则就挡在了门槛外面。

做为一名85后艺术家,你觉得你们这一代艺术家什么显著特点?你自己呢?

年轻艺术家我熟知的不多,我喜欢宗宁王洋的作品,我也喜欢厉槟源的作品,我也喜欢冯琳的作品,但是我总结不好我们之间有什么类似的显著的特点。

在你看来,好的艺术家和作品是怎样的?对艺术有信心吗?

在我看来,好的艺术家应该不太像艺术家,好的作品应该不太像作品,但他们的人他们的东西让人看了都会产生一些对自己的或对自己之外的一些思考。

展览现场

你觉得在当下,承担一名艺术家责任的是什么?

同时代有不同背景下的艺术家有的国家在打仗,有的国家吃不上饭,有的国家有瘟疫,有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的国家高度消费高度娱乐,有的国家足球踢的特别好,有的国家犯罪率很高,坏人多,有的国家是专制独裁国家,我觉得艺术家生活在这些国家都不容易,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各有各的困难,所以他们好好活着保持那片土地上还有艺术家就是他们最大的责任。

银鲑00001号

在乎自己的作品被收藏和出售吗?怎么看待市场?

我的作品好像老是跟“卖相”对着干,当然谁愿意买都是好事,价格给的越高越好。对于市场我是真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