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洁:找到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是一个挑战
2019-08-21 13:01
前言
刘玉洁像是一位制造自我幻境的编导,力图寻觅和挖掘绘画中“情境”新的可能性。她的作品使观者忘却过程,返回到对画面情境的直接感悟之中。
有别于传统情节性绘画对故事、剧情的客观依赖,刘玉洁通过内心相对抽象的意境,主观设定情节、场景,经由绘画中的表现性、偶发性,来发现独特的神秘幻境;同时借用传统山水的手法,将意象美学有选择的移植。
她作品中那些细节的处理、色调的把握,以及书写性的节奏等等无一不烘托、强化了戏剧性场景的进行;癫狂般的自由和自我的趣味,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古怪角度、诡魅色彩,皆构成了刘玉洁作品特有的标识。
著名策展人冯博一认为刘玉洁的创作具有“幽闭梦魇”般的感觉。他说:“刘玉洁是有意为之地通过手中画笔的感觉,使画面产生出动荡、扭曲、分裂的世界——恐怖的梦魇混合在一起的超现实场景,呈现出一种不知所终的神秘、曲折,而且悬疑的语境......即便你已经深谙其中所有元素,它仍能在暗夜里给你的心头沉沉一击,并且成为你无法摆脱的臆想。而奇妙植物的物质性、隐喻性在显示着她本身的经历、情感和记忆的张力。”
墙报专访刘玉洁:我是喜欢给自己设置障碍的人
导读:布面油画这样古老的创作形式,需要艺术家在很小的一个范畴里进行创作,并找到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对刘玉洁来说,继续以这种方式探游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创作中她喜欢不断给自己设置障碍,尽可能地保持对新鲜事物把握的敏锐性。

艺术家刘玉洁
墙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硕连读为你的艺术创作带来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玉洁: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和持续性较好的一种创作状态吧。
墙报:从毕业到现在,你觉得自己的创作状态、风格语言上有哪些重大变化?
刘玉洁:思想上的变化,带来作品相应的一些变化。本科刚涉及创作时,更多考虑的是把习作中的一些绘画语言方式直接的运用到创作中。研究生阶段,在做绘画语言探讨的同时,更多的会去思考绘画语言与题材的关系了。毕业以后,思想上更开阔,开始大量的尝试一些语言,形式和题材的不同表现方式。
墙报:布面油画这种创作形式对你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除了绘画之外,你会考虑尝试其他艺术媒介进行创作吗?
刘玉洁:布面油画,这样古老的创作形式,它需要艺术家在很小的一个范畴里进行创作,之间的变化很微妙,每个绘画者要在这么狭小的一个空间里,找到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这很难,但也非常有挑战性,对我来说,是个很有意思的事儿。
有这样的打算,主要还要看涉及的题材,是否需要通过其它媒介涉入吧。
墙报:你的作品看起来带有强烈的个人生活感受。哪些感受会使你有强烈的创作冲动?怎样看待作品的情感性表达?
刘玉洁:这可能跟特定的某些创作阶段有关。08年的那批作品,自身的个人生活感受比较强烈的影响了创作。这可能更多的跟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关,当时在上学阶段,接触到和现场观看到的东西都比较狭隘,个人感受就应该是创作最直接和最真实的一种表达了。毕业后,关注的东西更多了,自然而然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创作题材上就变得更开阔一些。

刘玉洁《交相映》布面油画100X100cm 2012年
墙报:说说在你的创作经历中遇到过的瓶颈?
刘玉洁:每一个新系列的推进,应该说都是一个创作瓶颈吧,我是喜欢给自己设置障碍的人,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保持对新鲜事物把握的敏锐性。
墙报:你在2008年的访谈中提到过你以后的发展空间是“怎么去营造中国画中的气韵,削弱形式上的东西“,你觉得现阶段你做到了么?是否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表达方法?
刘玉洁:08年后的两年左右时间,在这个方面都有一些尝试,应该说也有相应的推进吧。
墙报:冯博一曾写过你的作品让他感受到你内心的隐忧、压抑的紧张……充满了悲剧与宿命的感觉。现实生活中的你会感觉到被“环境”支配的无力感么?
刘玉洁:有时也会有,生活的环境肯定会对艺术创作有一些影响。只是这样的影响对我来说是比较潜在的,它可能不会立即反应到作品中。但一些思想上的改变,也许在将来,在某些作品中也会有一些体现。

刘玉洁《出猎图》布面油画 96x120cm, 22x20cm, 5.2x4.5cm 2013年
墙报:你怎样看待年轻艺术家与艺术市场中各个因素的关系?
刘玉洁:做好自己的作品是最重要的,作品进入市场以后,再由市场去衡量吧。
墙报:将来的创作方向是什么?
刘玉洁:最近想接着推进空间关系这批作品。
墙报:近期有什么展览或是在准备的项目么?
刘玉洁:十月左右,会在798的尚舍画廊做一个小的项目,到时可能会有一批新的作品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