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敬惜字纸”的捡拾者
2019-09-26 18:19
前言
王雷首先发现卫生纸裁切成条可以搓成线,像毛线一样钩织成为衣服的形状,后来他把材料来源延伸向书本、报纸等,并利用它们作为现成品原有的材质特点与文化属性,在阅读般的工作过程中调度自己的语言,把一个个编织的故事讲述的声情并茂。
在我们的生活中,承载着五花八门文化信息的大量纸媒体如烟云一样不断掠过,也不断积压在物质世界的垃圾场上等待处理与再生。王雷在其中如一个传统“敬惜字纸”的捡拾者,苦苦寻求着,将这些曾经有价值的字纸造化出另一个视觉层次——报纸、人像(也可以是别的)分别提示着社会对新闻清楚、模糊、碎片或断章取义的不同采纳方式,也让他的编织手艺不止于编织。
墙报专访王雷:今古奇观
导读:我的作品以传统服饰为表现对象,主要是因为我使用的“线”及编织为技术语言,以现代文化(报纸、书籍等)与传统文化在时空上的碰撞,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这种“今古奇观”的景象是作品的观念部分,借古喻今。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纸”感兴趣的?
我的本科专业是油画,来到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后,开始接触材料艺术。在2006年底一次“材料语言表述”的课程上,开始接触纸材料。直到有了第一个所谓的实验艺术作品《手织手纸》后,才算得上对纸本身的语言及纸材料在艺术上的表达开始产生兴趣。
你编织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复杂的编织工艺对你来说会不会很有挑战性?你是如何爱上编织的呢?
在实验艺术的表达语言上,可能与传统艺术略有区别。实验艺术是以观念的有效性为出发点,技术是表达观念的有利条件。一项较好的技术,能使观念有效表达的同时,也能体现到技术本身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上的美感,但是切记不能以炫弄技术而遮盖作品观念本身。技术的挑战性当然也会存在,比如纸本身的韧性给编织带来的困难,纸张的黑白、彩色在作品中的搭配运用等等。编织只是实现作品观念的手段,有效的编织技术是作品观念的有力保障。所以在想达到有效的作品观念时,作品的技术支持(编织)也会随之前行。
信息学,2015全年某某日报纸搓线,展览尺寸可变(12根),2016 (局部)
当年你在不知道实验艺术是什么的情况下选择了实验艺术到想转专业,到最后乐在其中,能给我们讲一讲你的心路历程吗?
实验艺术最早建立专业时隶属油画系,是油画系的一个工作室。我作为首批进入实验艺术来学习的一个学生,前面没有参考的路。也许晚考几年,等了解一下什么是实验艺术的话,可能报考时也不会选择。我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是油画,而且喜欢古典。所以一个为了学习油画的学生来到了央美是想学习绘画的技术,而不懂得什么是作品的灵魂所在。经过在实验艺术系的学习后,才略懂“艺术”这两个字的含义。所谓“艺”乃是道也,为师者所传的道也,这个道就是作品的观念,就是作品背后的灵魂。所谓“术”乃是业也,为师者所授的业也,它是作品的技术,也是必要条件。艺在前术在后,相辅相成。不可有术无道,也不可空谈观念。
王雷(左)与导师吕胜中先生(右)
吕胜中老师在你的学习过程中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好好学习,是每一个好孩子、好学生的最基本的条件。当然我也不会例外,在我的记忆中我还是一个比较刻苦努力的学生。举一个例子,北京到洛阳有八百多公里,有几种出行工具可供选择:高铁、普快、汽车、自行车,当然也可骑马、骑驴、步行等。在都非常努力刻苦的情况下,哪种工具会先到达呢?答案很显然,即使步行再快再努力肯定不会第一个到达。这就是说,成功与方法有关。在跟随先生的几年时间里,主要学习方法论,做艺术的方法,再怎样的条件下作品才会有效的表达。
今日汉风,旧报纸搓线及编织技术,170X150cm,2016
今日明朝 , 旧报纸搓线及编织技术,196X86cm,下摆:93cm,2015 (正面)
你的很多作品中都表现古代的服饰,为什么对古代的服饰这么感兴趣?
艺术表达往往都以传统为立足点,为学习的开始。中国传统服饰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不论是从古代山水画、书法或者从服饰中去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还是立足当下寻找从未见过的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系统,都是当下所存在的一种艺术状态。我的作品以传统服饰为表现对象,主要是因为我使用的“线”及编织为技术语言,以现代文化(报纸、书籍等)与传统文化在时空上的碰撞,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这种“今古奇观”的景象是作品的观念部分,借古喻今。
一个幻觉 ,传统农具600件、黄土5方、棉花40斤等,1600X300X300cm,2010
《一个幻觉》这个作品跟其他的作品很不一样,更有阳刚气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作品吗?
这件是我的研究生毕业创作作品,2009至2010年我要进行毕业创作的制作,我想从纸类作品中找到突破口,再次做一件令人感到有力量的作品。于是我多次与导师吕先生探讨,决定以研究传统农具为突破口,去寻找实验艺术的可行性。这件作品也是我最为最要的一件作品,为了这件作品,我先后对传统农具进行了为期十个月的调查研究,写了17万字的毕业论文来研究传统农具。最后经讨论,收集,调整、展示等过程才实现了《龙——一个幻觉》这个作品,他不仅获得了本年度研究生奖而且被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收藏。因为它的巨大工作量,使我现在想起来都不知道未来还有没有干劲再次做出像这样作品。
推荐人吕胜中评王雷:“敬惜字纸”的捡拾者
导读:王雷在其中如一个传统“敬惜字纸”的捡拾者,苦苦寻求着,将这些曾经有价值的字纸造化出另一个视觉层次——报纸、人像(也可以是别的)分别提示着社会对新闻清楚、模糊、碎片或断章取义的不同采纳方式,也让他的编织手艺不止于编织。
王雷首先发现卫生纸裁切成条可以搓成线,像毛线一样钩织成为衣服的形状,后来他把材料来源延伸向书本、报纸等,并利用它们作为现成品原有的材质特点与文化属性,在阅读般的工作过程中调度自己的语言,把一个个编织的故事讲述的声情并茂。
1-1、手织手纸No.1局部,卫生纸搓线及编织技术,原作尺寸180x29x163cm,2007
2-1、今日汉风,旧报纸搓线及编织技术,170X150cm,2016
在我们的生活中,承载着五花八门文化信息的大量纸媒体如烟云一样不断掠过,也不断积压在物质世界的垃圾场上等待处理与再生。王雷在其中如一个传统“敬惜字纸”的捡拾者,苦苦寻求着,将这些曾经有价值的字纸造化出另一个视觉层次——报纸、人像(也可以是别的)分别提示着社会对新闻清楚、模糊、碎片或断章取义的不同采纳方式,也让他的编织手艺不止于编织。
吕胜中(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2014年5月23日
王雷自述:实验艺术这条颇具风险的道路
导读:一种崇尚艺术的理念,使我走到了今天,本来是想做一辈子的画家,如今却走上了实验艺术这条颇具风险的道路。
一种崇尚艺术的理念,使我走到了今天,本来是想做一辈子的画家,如今却走上了实验艺术这条颇具风险的道路。在装置这根弦上,我“搭上”了近十年的青春,很多地方做起来甚是苦涩,但苦涩中却有一种淡淡的、美好的感觉,说不好是什么,就像喝咖啡。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使我改变了很多,在这里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音乐、录像、摄影等任何能够使用的手段,她充满着新奇、充满希望,勇敢地去探索当代艺术的一切可能性。
3-1、今日明朝 , 旧报纸搓线及编织技术,196X86cm,下摆:93cm,2015 (正面)
4-1、《战利品》,230X300X300CM旧报纸撮线及编织,2012
记一次与先生的谈话:
我大学的专业是油画,所以2006年我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在不了解实验艺术究竟是干什么的情况下,我还是选择了她,因为那一年,她当时隶属油画系。油画系也只有实验艺术专业招生,我想她既然在油画系,肯定会画油画吧。结果,考试是理想的,很快被录取。9月份充满无限的期待来办公室报到注册。上半年,我一直很郁闷,系里没有安排我预先想上的课程,也没有开设一次绘画的课程。我呢还是整天抱着吴冠中等众位先生的画册研究绘画的技法,上学期快要结束时,我找吕先生想聊一聊我现在的状态。当时最好的想法是转到其他系学习绘画。那天先生来到我们班,我说了自己的想法。
8-1、《人民日报》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no.1,王雷,2014,《人民日报》2013全年报纸撮线,球体直径:80cm (1)
对话如下:(王雷以下简称雷,吕胜中先生以下简称吕)
雷:老师,我不想学实验艺术了,我想学习绘画,能不能转到其他系里?
吕:可以啊!没人说不让你画画啊,你可以去本科班那里画嘛,但是要完成你们的课程作业。另外你为什么要画画?
雷:把绘画学好了,一是能参加全国美展,二是能入选很多杂志,三是也能回到老家更好的教学生。
吕:全国美展,我们很多人都不愿意参加,你参加那干啥?好多杂志的美编还不如你画的好,你拿着自己的作品让不如你画的好的人去评判,岂不是自找罪受。回到老家办学教学生当然没有错误,有的人学习艺术就是为了几个人的升学率,也有的人学习美术,那是为了美术的发展做贡献的,是为美术史而活的。你愿意做那种人?
雷:参加全国美展,哪怕能够入选,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作品也能得到官方的认可,那自然在社会上也畅通无阻,吃喝不愁。
吕:你知道威尼斯双年展不?你知道圣保罗双年展不?你知道卡塞尔文献展不?
雷:我不知道。
吕:目前的艺术在那里!那里才应该是你追求的目标。
有一位学生插嘴:你认识方力钧吗?
雷:不知道。
学生:哈哈,你怎么什么到不知道啊!四大天王啊!
吕:你什么到不知道,还不去图书馆“饿补”去!至于转到其他系有点难,但是你可以选择退学,学校不退学费,我把学费退给你,你看行吗?
雷:……。
谈话过后,我转系的想法没能实现,况且吕老师又说了这么多诚恳的话,我哪能退学,更不能要老师所退的学费,坚持学下去吧。但是,我来了精神,我想试一试去寻找实验艺术的精神,去图书馆看看谁是方力钧?啥是威尼斯双年展?为美术发展做贡献、为美术史而活,那是不敢想的理想。但先生的这句话成为我毕生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