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江: 从“Peace and Love”到《匹斯与老虎》,艺术的多维转化
2019-08-30 14:30
匹斯与老虎(Peace and Love)
画布、画框、油漆,尺寸可变,2018
我在工作室,把自己平时绘画的画框,200cmX150cm的油画框,画布拆下来, 每一块布做成了一件自己尺寸的衬衫,当然因为画布很厚,还刷了底料,所以做出来的衣服更像一件件硬衣服壳子;剩下的画框,我用油漆刷上了黄黑相间的虎皮斑纹,像警示栏杆一样。标题“匹斯与老虎”是来源于英文“Peace and Love (爱 与和平)”的音译。
叶江一方面可以全情投入为艺术而艺术的讨论中只求形与色,另一边又可以乐此不疲地记录并转化着自身现实生活的遭遇。然而就在这两点间无数次折返跑的拉锯战中,看似分裂且背道而驰的间隙里又在不断涌现全新而令人惊喜的融合。
逻辑与视觉上的莫比乌斯环自始至终都或明或暗地贯穿在叶江“模棱两可”的创作中。当纽约的学习生活于2017年告一段落,叶江回国后扑面而来的是亟待处理与回应的现实境遇。随着长期社会介入行为内化成为了一种日常的例行公事,无意识的创作思维进而反哺了叶江在绘画上的推进。从“莫兰迪系列”开始发展演变至今,色彩的排列组合始终是叶江反复试验的对象,只不过他选择不再从经典中提炼美学经验,暂停艺术内部的相互指涉,开启一种直觉性的形象与色彩的输出。当绘画可以脱离对象和内容而存在,它才真正独立起来。
——策展人于非
12个安全出口
丙烯、木材、荧光灯,2017
2017 年,在美国是不平凡的一年,民主党下台,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大冷门接任美国总统,对于所有美国知识精英来说,这都是无法接受不可理喻的事。作为一个留学生,美国的外国人,我处于双重信息的中间地带,国内平台微信微博上网民的幸灾乐祸,狂欢幻想,国外朋友的惊讶失望,虚荣破灭。中间地带给了我很多作为独立个体的视角,我做了这件作品。
墙报×叶江
墙报:在你的作品“FRAGILE”当中呈现了一块儿精心仿造的绿色碎玻璃,但观众似乎很难猜出创作的过程,容易将它表象化,当然这也是你预先想到(甚至计划好了)的结果。这当中的意义是什么?
叶江:意义可能就是在一次次不解和误读的过程吧,看艺术家如何“欺骗”观众的眼睛,在疑问中可能会更准确地理解作品,所以说这是一件在讨论观看的作品。
FRAGILE,46cm×52.5cm×6.5cm
丙烯颜料、亚克力板、木材,2016
在纽约 2016 年看了莫兰迪的一个回顾展之后,我对绘画的认识发生了一些改变, 然后创作了这件作品。这是一件从结果出发,然后充满“欺骗”的绘画。我用软件在电脑上设计了绿玻璃破碎的形状,用亚克力板激光切割了每一块碎片,然后 涂了绿玻璃的绿色,再根据玻璃厚度制作了像绘画外框一样卡住玻璃的木框,绘 画了一个易碎的标签。它像一个非常感性化的窗框现成物,实则为精心设计制作 的“绘画”。
墙报:这件作品源于你由莫兰迪的画展而对艺术产生的新思考。从莫兰迪到这件作品,中间经历了什么?
叶江:传统的绘画是有空间的,画家希望在平面上营造出一个视觉的空间,但是莫兰迪的作品,回到了绘画平面这一本质上,空间完全被抛弃或者重新定义。这件作品就是用“切开”这样一种粗暴的方式去讨论画面和图像,画和画框之间的关系。
《切开的莫兰迪》,50cm×40.5cm×12.5cm,布面油画,2016
墙报:《错误》使人感到一种错位的诗意,尤其是二手床单,背后好像有很多故事。为什么会选择二手床单和电闸这两样现成品?
叶江: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接触的物件,也是功能性很强的物件,二手的物品和新的物品很大的区别就是在它的故事性,它拥有视觉之外其它感官的魅力,挂在墙上,一种不同寻常的并置,他们就都成为了画面,有颜色有形式有内容的画面。
《错误》,128cmX90cmX11cm,综合材料,2018
我回收了很多二手的床单,这是其中的一件,然后我把它和一个打开的电闸箱做 了一个结合,挂在墙上,床单垂在俩侧,它是一幅画,一件现成品,一个人,一 个礼物,一个错误。
墙报:通过你的作品可以看出,你对“权力关系”这个话题进行过很多思考,能否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叶江:说“权力关系”可能会过于政治化,也太抽象,自己更多可能是从一个弱小个体角度来看待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一些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在强大生活之下用艺术的方式提出一点新的可能。
《安全高度》,约 156cmX130cmX600cm
整体展览尺寸可变,钢铁、油漆, 2018
2017年装修工作室的时候,运输货车常走的右堤路修路,所以很多车辆就绕行旁边的官庄村。为了保护村里的路,村民自发在村口停了一辆铲车占掉大半边车道,只留下私家轿车能通过的宽度来限制货车通过。再到开车之后我发现路上有各色各样的限高限宽的设施,也常常听到各种因限高杆设置不合理而引发的悲剧。1.4 米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儿童的身高。
我撕个口子你自己看,行为记录视频影像, 3'00",2018
墙报:《匹斯与老虎》,即音译版的“Peace and Love” ,这个名字在两种语系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意思,命名时为何这样考虑?它们两者分别和作品本身是什么关系?
叶江:匹斯与老虎这件作品,是用自己平时画画的画框制作而成的,画布被做成了衣服,框子被刷成了警示栏,看似不相关的转化,不仅映射了自己艺术最重要的两个来源:社会与个人生活,也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看法:艺术就是在对生命体验的转化中产生。而在这件作品中,英语名提供一种抽象的精神主题和戏谑的态度,中文名提供了明确具体的画面感,这两种层次和作品主题很契合,我很喜欢这种联系,所以就用它命名了。
墙报:哪些艺术家曾经给你的创作带来较深的影响?
叶江:如何去做一个艺术家这方面,我的导师刘小东对我影响很大;从创作上来说,我喜欢两个英国艺术家David Shrigley和Martin Creed。
无题(方向),200×150cm,布面丙烯,2018
墙报: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叶江:接下来可能会想多做一些绘画作品,之前做作品对绘画兴趣不是很大,现在又想再多画点,可能生活就是这样好了伤疤忘了疼吧。
单行道,45cm×60cm,布面油画,2017
叶江
1990年生于陕西榆林
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7年毕业于纽约Pratt Institute,获纯艺术硕士学位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个展
2018
“匹斯与老虎:叶江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叶江:艺术是个借口”,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2017
“Ye Jiang:Gravity重力”,Steuben 画廊,纽约
部分群展
2019
“墙势力:第四届墙报艺术家展”
2018
“万营畅想-青年艺术发现”,万营艺术空间,石家庄
2017
“破折号-2017青年艺术100”,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6
“WHAT ABOUT NOW?”,Dekalb 画廊,纽约
“The Unoriginal Show”,Pratt 画廊,纽约
“Re-”,Flux Factory 画廊,纽约
“常青藤计划-中国青年艺术家联展”,天津美术馆,天津
“Cross- Cultural Dialogue: 中美青年艺术家联展”,贾维茨中心,纽约
2014
“靳尚谊专项艺术基金作品展”,大都美术馆,北京
“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文中图片资料由艺术家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