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牧甜:“那就做个甜而不腻的猪猪女孩吧!”


2019-08-16 14:47

 

漂浮,2018,布面综合材料,60×80 cm

她身上携带着湖湘女子的灵性,她的画中闪动着童年山脚下的大学城回忆,传统坦培拉技法绘出的跳跃色块间,有古典音乐的律动。

新生代艺术家陈牧甜带着鲜明且完整的个人艺术语言,从本届墙报艺术家中脱颖而出。陈牧甜的取材从宏观到微观、从传统到当代,能够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变形能力将不同的时空贯穿起来。

颠倒的世界1,2018,布面综合材料,150×180 cm

墙报专访艺术家陈牧甜

墙报:你通过对图像的提取和组合形成画面构成方式,这个过程的控制通常是顺利的吗?有没有中途发现很难调和的时候?

陈牧甜:不顺利是常态,因为我的作画方式还是坦培拉的程序,画面成像也是间接的,从刷底到打磨到画再不断覆盖,一张作品里面有很多不断修改、琢磨、否定、覆盖的过程,作品里面我会把这些过程也展现出来,我很珍惜这种“难调和”的过程,这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游乐园玛祖卡之二,布面油画120,180,2017

墙报:为了达到目前这种画面效果,你做了多久的尝试?有没有比较重要的转折点?

陈牧甜:做过很多尝试,也有过几次转型。最痛苦的是转型期,对自己极度失望,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我是工作狂大摩羯,每天都在工作室里泡着,地板上、凳子上、墙上,哪哪都是草稿。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张成品都没做出来。在最灰暗的时候买了个唱片机,每天听古典音乐,从音乐中得到了灵感,慢慢找到自己的路子。

漂浮2,2018,布面综合材料,60×80 cm

音乐会之后,2018,布面综合材料,60×80 cm

墙报:你有一个获取图像的庞大资源库,比如传统艺术形式、微生物、音符、山川、河水 等。那么当某个图像或事物在你面前发生时,什么是你判断“可选素材”的标准?

陈牧甜:这个与自己的记忆和经验有关。我爸爸是美术老师,妈妈是音乐老师,小的时候是在依山而建的湖边大学城长大。记忆中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奔跑在山间和水边,那里有我看到过最美的风景和动物,这对我的创作影响很大。我追求那些悬浮,轻盈,失重的自由感,这些记忆中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莫名的有种音乐般的庄严和神性。

排队,2018,布面综合材料,60×80 cm

墙报:你的名字里有个“甜”字,这也是你作品给我的第一感受。画面从色调和构成上不可避免地裹挟着浓浓的少女气息。你是否曾经(或希望)尝试去中和这种 “甜”感?

陈牧甜:很多都是骨子里自带的东西,摆脱不掉,尽量做个甜而不腻的猪猪女孩吧哈哈哈哈。

皮肤上的精灵,2018,布面综合材料,120×160 cm

墙报:有些人认为视觉经验和艺术的观念性是对立的,你怎么看?

陈牧甜:我不认同,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对立来看?如果只有观念没有视觉,那就不是视觉艺术,可以归纳为哲学。当然,如果只有视觉审美,仅仅只为了制造视觉迷宫或者将视觉语言当做作品的终点,这样的作品也会缺失思想上的野心和精神上的高程。

贡布里希关于图像学的一个澄清:说它只注重艺术品的思想方面而不注重其形式方面——是出于对它的误解。

彩虹桥,2018,布面综合材料,160×170 cm

墙报:哪些艺术家的作品对你的创作产生过启发?

陈牧甜:致敬那些头脑清晰并且对自己深信不疑的艺术家!

放大镜系列,展览现场

放大镜系列,4×8×8cm,2018,放大镜综合材料

墙报:可以聊聊未来(下一步)的创作计划吗?

陈牧甜:一直想再多尝试更多的表现形式,但是目前的状况是每画完一张画都觉得有地方需要再推进,就一张接一张……什么时候画累了,想在艺术表现上融入一些新的元素,比如说音乐,戏剧,灯光等等吧。

放大镜系列1×8×8cm,2018,放大镜综合材料

陈牧甜绘画的基本语言或者说笔触,是从“云虚纹”出发,这些跳动的音符,色彩的绚烂,青春的粉色,高雅的翠绿,都沉入到一个画面内部的神秘多维空间中,必须接近画面,必须进入那个已经远去的微观世界与神秘的暗物质世界,牧甜的绘画既是这个技术时代与量子力学的想象空间,也是古代神话消逝世界的隐秘回响,她发明的这些蜿蜒变化的形象,她建构的这个多维空间,让暗哑了的微观世界充满了生机,尽管它们依然还是处于消逝之中。

绘画在平面上打开了一个多维的空间,这是一个按照音乐与舞蹈重组的多维空间:牧甜在作画时,喜欢边听音乐边作画,或者是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或者是巴哈的大提琴独奏,是这些音乐在塑造着线条及其带有内在的和声空间,我们甚至也将在展场现场倾听到如此的音乐。

绘画与音乐的内在结合,似乎相似于马王堆那些舞蹈的各种形态,只是现在被还原为线条的动感与形体的多重变异。在此不同的弧度与韵律引导下,牧甜书写出不同的空间与物象,比如,一条大括号式的弧线引领一个带有深度错觉的空间,而且这些大括号内的物象也异常奇特,似乎并不固定,并不从属于现有的任何空间,这些细小的物象,宛如无数的小天使或舞蹈的小花妖,带着自身不确定与不固定的曼妙形态,万物,如此的与神秘的,都带有一种可爱的仙气,瞬间可以穿越到另一个空间,其自身还处于变形之中,这是牧甜自己创造的变形记。

这就在平面上打开了多维度的空间,这个多维度艺术或“N维绘画”,乃是绘画在现代性以来的内在梦想,牧甜通过弧线的概略化与轻盈化,带动各个场域中的物象,使之处于迷离变幻的形态,直接从一个维度跳到另一个维度,或者飞升到另一个维度,线条的轻盈就是此飞升的简化与抽象化,这种空间的穿越方式,充满了梦想的活力,这几乎是一种新的绘画修仙术,一种爱的降妖法术。

—— 批评家:夏可君

绿野仙踪,2018,布面油画,120×160 cm

马戏,2018,布面综合材料,50×50 cm

精灵的魔法棒

游乐园玛祖卡

动物园,180×30cm,2018,布面综合材料

陈牧甜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湖南长沙

【个展】

2015年 “家园”陈和西陈牧甜双个展 凤凰艺都 无锡

2016年 “楚境”陈和西陈牧甜双个展 诚丰美术馆 珠海

2018年 “游乐园玛祖卡”陈牧甜个人作品展 裕湘纱厂 长沙

【联展】

2010年 湖南省第六届油画展艺术奖 美庐美术馆 长沙

2013年 “牵手丹青”艺术展 港、澳、台、 珠海

2015年 湖南省第七届油画展银奖 后湖艺术区 长沙

2015年 “秘密花园”女性艺术家4人展 三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广州

2016年 “秘境花园”当代水墨4人展 5A画廊 北京

2016年 “周而复始”丹培拉绘画巡展 北京、上海、厦门、武汉、深圳

2016年 “遊物”综合材料三人展 后湖美术馆 长沙

2016年 上海艺博会 鸿美术馆推荐 上海

2016年 新青年艺术展 新美术馆 上海

2016年 艺术中国汇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纽约

2017年 遊·物 湖南省展览馆 长沙

2018年 青衿计划2018 正观美术馆 北京

2018年 青衿计划2018 国风艺术馆 深圳

【电视节目】

2014年 “一个追梦女孩的故事”陈牧甜专访 湖南国际频道

2017年被评为优步“了不德”女生 长沙优步公司

2018 奋斗吧新青年 湖南国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