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报报道 | 丁秋发代表作“看见108”现身纽约时代广场,作品被藏家收入“囊中”
2020-09-28 10:23
新冠疫情考验全人类的智慧和耐性,当下正处在“世界的十字路口”。5月25日,中国艺术家,超基因主义绘画开创者丁秋发的代表作品“看见108”在纽约时代广场百老汇大屏展出,呼吁全球共同努力抗疫,共克难关,丁秋发的作品里呈现了这一美好的希望和祝愿。
时代广场
在疫情的影响下,各行业面都临着严峻的挑战。此作品的藏家表示,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个体,艺术家以作品展出的方式为抗疫呼吁,这件作品是艺术家做出努力的一种见证,这是非常难得和珍贵的一件作品。
丁秋发代表作/看见No.108 布面丙烯 50X60CM 2017
丁秋发是中国“后奥运时代”杰出观念艺术家之一,是“超基因主义绘画”艺术的开创者,曾闭关五年创作“椅子”系列,2012年“椅子”系列首度公开展出被人们熟悉和关注,他的几个系列作品都是围绕“爱与恐惧”这两大母题展开,而“看见”系列则传达出大爱的人文关怀。
《看见》系列作品
看见No.126 布面丙烯50X60CM 2019
看见No.78 布面丙烯 60X50CM 2016
看见No.85 布面丙烯 50X50CM 2016
看见No.75 布面丙烯 50X50CM 2016
看见No.135 布面丙烯 50X60CM 2020
《看见》了什么,让人着迷?
文/曹喜蛙
艺术家丁秋发近年有一系列油画《看见》,很受藏家喜欢,几乎是画一幅走一幅,难得有一幅存留。实际上,《看见》系列的元素“花朵”“动物”等都是他以往绘画元素的再提炼,是他个人艺术创作的再一次升华。
《看见》看似简单,其图式基本都是几朵盛开的花儿遮住动物的眼睛,构图简洁,色彩斑斓,尤其做足了艺术语言的再次提炼,一般人都能看懂,但恰是大家都觉得看懂了的时候,却恰恰是有很多内涵大家容易忽略。比如这一系列的作品,其主题到底是花朵还是动物?还是花朵与动物都是主题?其花朵指什么?其动物究竟有所指和能指?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丁秋发的《看见》系列,最早给我看的一幅作品,上面画的是一只举头望的雪狼,所谓狼其实是一座连绵的雪山,那只狼的眼睛没有光芒,但依然看见了那满山遍野的“雪花”。那幅作品之后,大概过了有半年,才出现后来的更加个性、成熟的图式,就是现在的几朵花儿遮住动物的眼睛,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连着画了一个系列,一直受藏家的追捧。
某种程度上讲,这个系列能得到藏家的喜欢,是因为其色彩斑斓,思想深刻,雅俗共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都可以有自己的“看见”。在此,那动物只是一种生命的隐喻,那花儿也只是一种精神的基因。那动物可以是拟人,可以只是伊甸园的灵畜,也可以是被魔咒羁押的王子、公主;那花朵可以是名誉,可以是世俗的权利,也可以是被历史凝固的精神往事。
《看见》系列都是色彩斑斓的,但唯有一幅则是黑白的,那幅黑白的“看见”是这个系列的一件灵魂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作品。画面上是一匹马,但显然不是一般的马,而是一匹盲马,一匹久经沙场、沧海桑田的历史的见证者或未来的预言者,甚或上帝、基督、耶稣、穆罕默德或释迦摩尼的化身。
丁秋发早年以他的《椅子》系列的超基因主义批判而为艺术界所熟悉;而近年的《看见》等系列相比《椅子》系列看似没有早期强烈的批判性,但却强化了其艺术的智慧辩证,技法、构图、观念则更加成熟,艺术的超基因一以贯之,进入了一个有点沉寂的精神隐逸,没有那么“愤青”“张扬”了。
人都相信自己“看见”的东西,而更高层次的“看见”一如智慧或信仰往往能让人见到眼睛看不见的东西;而丁秋发的《看见》,显然假借了前者而隐喻的则是后者。 中国古代有“朝闻道,夕死足矣”的说法,佛教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作为一个艺术思考的桥段,《看见》就像一座修道院或寺院,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令观者慢下来生活的节奏去寻觅智慧的天眼。当你看透了盛开的“花朵”就已然修己成果,不为眼前的“花朵”羁绊,就能看见咫尺之隔的“彼岸”。
2016年4月26日于北京月牙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