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砂物语”公共雕塑展在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2020-09-29 13:45

“红砂物语”公共雕塑展在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主办单位: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

时间:2020/9/26-2021/3/26

总策展:许燎源、邱晓林

执行团队:朴素堂工作室

协办:

四川省雕塑协会、四川省雕塑学会、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吉利艺术设计学院、ACG国际艺术教育、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无一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者国际艺术中心、三圣乡景区管理局

指导单位:

四川省对外交流中心、成都锦江区区委员会宣传部、成都市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锦兴文旅

 

 

展览前言

 

这个时代像是一个松软的面团,日日增添着“新生”事物,有人被裹进其中,把生活拉扯得漫无方向,却也有人散落各方,寻找逃离的出口。从寄出这封信开始,我们便主动踏上了异域,感受创见万物的心跳声响。

当科技在我们原有的时间轴上另加转轮,公共领域似乎变得无限大,而事实本身只是共存理性所诞生的承载空间。最初日子里经过人与人之间的试探、表达才产生的共享,在今天已经变得分秒可得。那些创世之初自我生长的存在,在以每小时乘以三的速度消失着。我们失去了语言,成为亦步亦趋的影子。

这时候我们写下这封信,进入宇宙诞生便运行着的时间旋涡,见到沉寂宽广的荒野。现世所有的意义符号被吹散,我们想象星光是不是宇宙篝火,石块里是否有精灵入驻,我们疑惑沉默时的声音源自何处,猜测灵魂是平行世界的自己。

当材料用于表达,一切变为媒介,而所有的个体转身投向大地,构成生命整体。因为表达才能够被认知,因为独特才能够被思考,我们在缓慢又认真的期许中得到自我生命的确证。于是建筑追逐光,桥梁流动音乐,世界万物拥有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开始和你对话。

现在,大地翻滚着成为一面巨大的镜子,我们在镜中看见自己,看见他人,高挂的夜空也落入脚下,人群闪耀,我们才是星河。

窗外车流的声音如同江河穿过,太阳降落,月亮升起。我们享受自己跟世界不一样并做好孤独的准备,等待着这封跨越时空的信件。

——陈亦苇

 

 

 

成都三圣乡于2019年底开启新一轮提档升级,预计2020年6月以全新姿态重新开启。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位于三圣乡花乡农居入口处,依托博物馆多年来的发展和生长,为红砂村营造独一无二的艺术氛围,在这次的改建中,红砂村也逐渐往艺术文化群落方向发展。

 

 

博物馆自2007年对外开放,一直致力于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着重挖掘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塑性,打造中国独有的文化品牌。我馆馆长许燎源及其设计团队多年来坐镇博物馆,吸引大量优秀、专业的设计师及艺术家集合在博物馆平台内。多年来,博物馆策划开办展览近百场,为成都本土艺术力量提供沃土生长。

在三圣花乡提档升级的大环境下,我馆同步开始进行改造升级,旨在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艺术体验空间,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用“艺术设计作品”“艺术回归生活”这种活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创造性转化。

 

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在新一轮改造升级后提出“红砂物语——成都公共艺术推动计划”,聚焦公共雕塑,探索未来维度,共计71位艺术家,500余件作品,在9月26日19:30以展览形式呈现。

 

 

 

 

同时,博物馆提出“红砂物语——成都公共艺术推动计划”,聚焦公共雕塑,探索未来维度,最终以展览形式呈现。立足于当下城市与乡村环境,邀请成都乃至全国艺术家带来公共艺术作品,在实景之下共同讨论未来空间的发展。红砂物语汇集了成都乃至全国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实物展的场景实践,方案展的未来创想,为城市空间提供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让人民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氛围中。

 

展览主要分为实物展展区及方案展展区。实物展为大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感知到艺术处于城市空间的魅力,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需求,为未来城市空间规划发展提供路径。方案展为更多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项目对外公开征集作品,许多青年艺术家、设计师,甚至在校学生积极展现了自己优质的创意和创造力,方案展为这样的艺术家群体创造舞台,同时也丰富了展览维度,使得展览更加丰富、多元化。

实物展:展区位于博物馆艺术广场,连接红砂村水景广场。公共空间的实践将为作品带来更多可能性,探索公共雕塑与城市空间的有机关系。

 

方案展:展区位于许燎源当代艺术馆。多视觉观看维度的方案展预计200余件,通过设计幻想构思未来趋势。

 

 

 

开幕式嘉宾合影

 

 

 

 

 

据悉,展览将展至2021年3月26日,欢迎大家前来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