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报报道|一个饲养了100种鱼、虫、荒漠植物的艺术家
2019-12-04 12:23

《前川》180cmx150cm 布面油画 2019
韦珂的作品是真诚的,柔软的,带有些许诙谐。我十分鼓励年轻艺术家在摸索自己的绘画语言时,做大量的尝试与探索,韦珂就是这样做的一位勤奋刻苦的艺术家,这点不论从绘画材料探索上,还是作品体量上都能反映出来。韦珂用色大胆,构图有张力,同时,他不会刻意的去掩盖绘画一些过程中的产生的痕迹,我觉得这点是十分难得的,这种过程产生的肌理不单单有丰富画面的作用,而更在于这种类似观念艺术的过程优于结果的展示方式,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自信、和坚持。
——推荐人: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王易罡

《大虫》180cmx150cm 布面丙烯 2018
墙报×韦珂
墙报:从你2016年以来的作品中,看出在主题和表现形式上经历了很多探索。能否阶段性地梳理一下?
韦珂:二零一六年,我刚刚入研,经历了从“基础练习”到“创作“练习的开始。无论是画面语言的运用,还是表达主题的深度,都需要大量的练习与理解。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更好的在画面得以实现,我尝试了多种绘画材料和媒介,掌握许多颜料和材料的特性。在长达一年多的尝试后,初步形成了个人主题的雏形。
在整个二零一七年里,我关注的更多的是画面内各个元素之间的“咬合”关系,为的是让自己创造的画面更加有机,在这个基础上,我在很大一部分上弱化了“形象”的因素。有意的让自己更加理解“绘画本体”对于一张作品的意义。
到了二零一九年,随着我对于画面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我开始真正的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内心表达方面,也打算暂时放下“试验性”,画出一批相对完整的作品,算是对我这些年绘画历程的总结。

《大鱼》180cmx150cm 布面油画 2019
墙报:研究生毕业论文主要围绕“绘画的视觉形态与内心情境的契合”问题进行了探讨,那么在实际的创作中,是怎么处理这两者之间关系的?
韦珂:首先,我认为绘画是视觉的。而内心情境无法完全转化成视觉语言。所以,每当我想好一个主题的时候,我不会完完全全的描绘心中具体的对象。而是用具象和抽象的语言在给自己和观者在画面上讲述一个隐秘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内容和情节也是不完全清晰的。它既来源于内心深处,又不以明确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我的内心情境和绘画形态都为了彼此而加以一定程度上的让步,这就是视觉形态和内心情境对于我绘画方面的契合。

《诞1》180cmx15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18
墙报:可以告诉我们你的作品视觉表达是怎样的?通常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在画面的呈现上?
韦珂:我的作品在视觉表达方面,首先是交织和晃动的,这与我个人的作画逻辑有关。很多时候都是先描绘一个或是几个形象,其他画面元素随之呈现出来。通常我会让画面出现一些我自己创造的生命体,以及他们所处的具体空间。还有就是诸如“山川”“河流”等环境的意向元素。

《习作2019其1》30cmx40cm 布面油画 2019
墙报:你的作品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并保留了很多绘画调整过程的痕迹,表现出“有机的”状态,你如何控制这种状态?
韦珂:这可能是我一生都要关照的重要因素。“有机状态”也就是“迹象”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了一张作品在视觉上的成败。我从画面内外两种情况控制并调整这种状态。它关乎我的心情,生活,作画技巧,等方面面。
对于画面而言,大体的方法就是“多面关照”。一张画里,存在于整体之中的对立统一越多,它呈现出的视觉价值也就越高。

《飞境谷》120cmx50cm 布面油画 2019
墙报:平时受到哪些艺术家的影响较大?
韦珂:我喜欢的艺术家很多,包含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家,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能给我提供绘画上的帮助。看了他们的大量作品,对绘画的总体有了更深和更广的理解,也让自己产生很多绘画激情、共鸣与勇气。

《愁心》100cmx80cm 布面油画 2019
墙报:你觉得通过绘画,到底是在解决哪些问题?
韦珂:首先我觉得绘画和人生相互验证,绘画对于我最大的意义有二,一方面让我在其中找到无穷的变化与乐趣,另一方面体现在它会让我开悟,更好的去理解自然造化,以及认识之前未顾及的自身缺陷。
对我而言,想在绘画中获得比较深入的各方体验,就需要自己完全进入到画面当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画面成立,并符合自己的作画逻辑。在全部过程中,绘画几乎只解决绘画本身的问题。因为内心情境是一个很不具体的概念,它涉及到方面面,可能是一段声音,一个动作,一个场景,或者是一个概念。所以它在慢慢转化为视觉语言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已经背离了自身当初的感知,因此我认为自己的绘画并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自身情感。只能营造出想要的画面。
可以说每个人,甚至儿童都可以利用绘画来表达情感;但历史上真正留下的大师级作品,很大一部分都展示出其画面的处理方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我认为绘画对我自身,最多的是解决绘画本身的问题。

《雪纳》180cmx150cm 布面油画 2018
墙报:你的研究生导师对你有一句评价:“三年学习当中反复最大,进步也最大”,什么样的情况在反复?又是怎么进步的?
韦珂: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和其他三名同学一起上两位导师的课。二位导师总是同时对我提起一件事,那就是每当他们表扬我,肯定了我作品的时候,我就会改变自己的绘画形态。随之而来的经常是画面的不理想和他们的批评。
这种反复主要源自我想要对绘画的总体先产生一定的认识,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画面语言与绘画逻辑。在经历了一系列失败以后,会总结出通用的绘画规律。这与单纯的“具象”、“抽象”无关。它是整个绘画的规律,对我而言通过大量的尝试以后。自己的绘画能力得以“螺旋”上升。当然,反复也与自身陷入的迷茫相关。

《鸭之幻想》90cmx40cm 布面油画 2019
墙报:你曾经陷入创作的困境吗?如何去维持想象力的活跃?
韦珂:在大学期间,我先后饲养了数百种昆虫动物,以及鱼类等生物。和数十种沙漠植物。了解它们的习性,观察它们的生活,从饲养中获得体验,乐趣。

韦珂饲养的蚂蚁

韦珂养的荒漠植物
有关于它们的一切会时常萦绕在我脑海里,编织成一个个场景、样貌。它们是我创作的重要源泉。平时我还会去看一些感兴趣的电影,和喜欢的书。
所以对我来说,想象力的活跃性一直存在。我觉得自己的内心世界算是丰富和庞大。当前创作的困境大多数来源于如何处理要描绘的画面。也就是绘画的技术和理解层面的问题。

《润物》100cmx80cm 布面油画 2019
墙报:你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应具备什么特质?
韦珂: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情感、以及经常性的自我反思。
墙报:能否谈谈将来的计划?对绘画有信心吗?
韦珂:自己经过本科四年的基础训练,研究生三年的创作学习。掌握了一定构建画面的能力。在接下来的一到三年,打算画一定数量上的不同尺寸的相对成熟的作品,深化自己的画面语言与表达内容。
大学的七年里经受了许多创作上的各种痛苦,也画了许多不理想甚至完全失败的画。一路走到现在,发现这种不好的情况越来越少,在绘画的道路上建立了更多的自信。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所以现在的我还是对自己的道路充满自信的!

《习作2019其2》30cmx40cm 布面油画 2019

韦珂,1990 年生,工作生活于沈阳。
2016年,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2019年,硕士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展览经历
2016 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展
2017 第七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
2018 "心象"四人联展 鲁迅美术学院
2018 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展
2019 学院光谱 全国美术院校师生联展 可美术馆 上海
注:文中所有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墙报艺术家
“墙报艺术家”是一个公益性的艺术项目,于2014年由北京世纪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苏晏发起并正式启动,并成功举办过四届展览和评奖活动。项目致力于发现与挖掘国内外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呈现他们富有活力的作品,共同探讨与推动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
项目由国内知名策展人、批评家,著名艺术家和画廊、艺术机构,以及艺术媒体主编等为主要推荐人。以墙报网站和微信媒体为平台,为艺术家提供系列化、全方位推广服务,同时为国内外画廊、美术馆、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提供提供艺术家及作品推荐等工作。
墙报全年将陆续推出约五十位表现出色的青年艺术家,并举办年度展览。同时邀请专业评委对参展艺术家进行评选,分设一、二、三等奖和十位优秀奖,激励与资助艺术家。试图集结社会的力量,共建一个良性的青年艺术家生存体系,形成“墙”有力的声音与未来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