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报报道| 宗宁:个人风格就像说话的口音,不做作就永远带着
疖肿(Furuncle),330cmX150cm
哈内姆勒纯棉硫化钡纸无酸打印,2019
宗宁作品多取材于上古神话、古典名著和民间神话,假以自己的臆想,与对现实的认知,共同构建了一个个既怪异神秘,又直指现实的批判景观。
比如在《画壁》里,骑着仙鹤腾云驾雾的帝王,将艺术家自己搬演的裸体男子从枯井中用钩子吊住,原典里的女人被帝王代替,女色被权力代替,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指涉了权力的无所不能。而“刑天舞干戚”这个异常悲戚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由于与黄帝争位,被黄帝斩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在宗宁作品里,裸体无头男子操着干戚,而他着火的顶部爬满了扎堆觅食的蚊虫和苍蝇。既悲戚又令人绝望。某种程度上,让人想起鲁迅作品里所说的蘸“人血馒头”治病的人。
所以,我们在宗宁的作品里,可以发现,这些典故作为一种幽远的媒介,用来激活新的现实叙事,既有故事的视觉再现,又能不至于耽搁于说古,而不说今,从而展示出艺术家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的困境与他对于社会问题讽喻的幽暗路径。
就作品中的绘画来说,宗宁展示了由凉亭、台阶、古树、云雾、庙宇、床帏、山石、园林门洞等构成的文化生产场所,而精气流逝、妖精肆意、网的缠绕、猛虎眈眈又构建了叙事的精神谱系。两条线交错叠合,也强烈地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
而在视觉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出宗宁对于绘画、摄影、行为和装置的理解。艺术家费劲时间和心思所描绘的巨大画作,却被拍摄下来,以摄影的方式展出,绘画里所张扬的笔墨被废弃,在摄影里被屏蔽。甚至,唯一性被摄影的可复制性所代替。绘画中说不尽的部分,延伸到地面上,被各种装置续接。而总体上来说,这是宗宁的行为,他通过这样的处理来挑衅绘画,同一面墙,每次画完拍照,接着用下一次绘画覆盖,不留痕迹,绘画本体主义者那种高举的精英意识被他扫荡一空,没有任何留恋。
—— 推荐人:策展人 海杰
二人看井(Look inside the well),180cm×140cm
哈内姆勒纯棉硫化钡纸打印,2019
墙报 × 宗宁
墙报:有没有被“观念摄影”框住的时候?怎么定义自己的作品?
宗宁:个人一直不太喜欢“观念摄影”这个词,说不太清原因,就像每次听到“正能量”这个词的时候就会作呕,同样说不太清为什么。所以也懒的考虑这个事情,当有人说我是做“观念摄影”的艺术家的时候我虽然不太爱听,但因为脾气还算温和,通常以微笑回应。
定义自己的作品嘛…就是人活着总要做点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嘛,我只是恰巧碰到了这件事。
连珠箭1-3,(Repeating Crossbow),180x130cmx3,2018
(图片经打码处理)
墙报:作品题裁多取上古神话、民间传说等内容,具体怎么转嫁到自己的作品中?
宗宁:我并不是所有作品都这样做,只是有一部分而已,并且没有什么具体方法,就是有能刺激我构思一个画面就好。
文玩(Plaything)300x145cm,2018
(图片经打码处理)
墙报:“摄影”做为一种艺术手段和创作媒介,它的现状令人悲观。尤其是当我们重复说到现在是一个图象泛滥的时代……你怎么解?
宗宁:我认为这是两件事,如果我们把“摄影”放在艺术里面谈,所谓“悲观的现状”只是商业层面的,并且是在国内,据我有限的了解在美国、法国、德国摄影的市场还是不错的。国内藏家对摄影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觉得这不是主要问题,是画廊、美术馆、博览会这些机构没有做好培养和引导工作。如果我们不谈商业,在学术展览上摄影从未缺席过。至于“图象泛滥”不会有什么根本的影响,就像谁都有笔和纸,要画张好画还是很难。
锦灯(Brilliant Light),120cm×300cm,2017
(图片经打码处理)
墙报:你的作品涉及摄影、绘画、装置为综合一体,模特和场景(人物与背景)所构成的是一种叙事关系吗?最注重的表达是什么?
宗宁:是有叙事性的,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按下快门前的劳动。
夸父(Kua Fu)_90cm×120cm,2011
墙报:自2015年你被称为一匹黑马从摄影界横空出世,到现在三年多,重要的系列作品可以给我们梳理一下吗?
宗宁:恰恰相反,这两年创作的速度慢了下来,多思考我觉得更重要。我不太愿意回头去看自己的作品,我想还是把下一件作品当作重要的来做吧。
姐妹(Sisters),60cm×60cm,2011
墙报:每当有一个想法,直到最终完成作品,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
宗宁:构图、置景、参照取景框里的画面修改、拍摄、冲洗、电分、修脏、出片。就是这样。
飞来凤(Dead Bird),90cm×120cm,2010
墙报:其实2007年就毕业了,据了解从事摄影创作也经历了多年的煎熬,没有放弃的原因是什么?
宗宁:实在没什么别的事情能提起兴趣。
赤比之头(The head of ChiBi),120cm×56.7cm,2010
墙报:有没有想过从早期摄影到现在的创作历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宗宁: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待这个世界方式在变化,自然也会影响到创作,但我还是会一直尊重自己的内心,爱艺术就别想着霍霍它,这一点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变。
居士(Lay Buddhists),90cm×120cm,2009
墙报:聚焦的题裁在将来是否会有转移?包括创作方式?还是已然有了宗宁式的印迹?个人风格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宗宁:有些别的想法,但还不够成熟,需要再做功课,作试验。至于个人风格我觉得就像说话的口音,不做作就永远带着。
黼黻(Dress),90cm×120cm,2009
墙报: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宗宁:工作室随时可能会拆,啥计划都白做,不计划就是计划。
乌台诗案(Injustice),120cm×80cm,2008
宗宁,1984 年生,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至今生活在北京。
个展
2018
杂妍糅蚩 希帕画廊 北京 中国
2016
乌托邦的声音 荷尔兹利亚美术馆 荷尔兹利亚 以色列
2015
落水狗 杨画廊 北京 中国
群展
2019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2018 民生美术馆 北京 中国
沉默的叙述 银川当代美术馆 银川 中国
金熊猫摄影奖作品展 成都当代影像馆 成都 中国
2018
编辑部: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再生产 33当代艺术中心 广州 中国
绘画研讨会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南京 中国
2017
锦灯-宗宁个人项目 杨画廊 北京 中国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二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 长江当代美术馆 重庆 中国
视态之问-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 广东美术馆 广州 中国
销声匿迹 盒子艺术空间 深圳 中国
你躲不掉的-当代艺术与宿命 贤空间 北京 中国
苍穹之下-当代艺术扫描 内蒙古美术馆 呼和浩特 中国
混合地带 亚洲现场国际艺术中心 泽尔 德国
2016
十夜—BMCA艺术文件展 温榆河 北京 中国
2015
是&非 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 长江当代美术馆 重庆 中国
CHINA 8 富克旺博物馆 埃森 德国
获奖
2015年获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金奖
2015.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奖
2015年度摄影排行榜奖
2019金熊猫摄影艺术奖
公共收藏
53美术馆
白兔美术馆
银海艺术基金
尧山当代艺术基金
丽水摄影博物馆
注:文中所有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