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泰:从伦敦到纽约,他打包了所有的声音...
2019-08-30 16:19
张孟泰
MENGTAI ZHANG
本科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纯艺术专业
获有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纯艺术专业硕士学位
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声音艺术专业进修
张孟泰的实践主要集中在用声音对当代视觉艺术中现存形式的拓展,以探索声音对主题的更多可能性。他的大部分作品表现为一种矛盾性的政治隐喻。即个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框架下所出现的不知所措、冲突和自我身份建立与社会框架的相互消解。他使用多样的媒介进行创作来挑战和质疑文化规范,审查制度以及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
>19980, 2018,尺寸可变 视频投影,声音
墙报专访张孟泰
Q.你的作品>19980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作品,它想象了一个听不清的音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转化,你觉得这种转换的意义,或者说希望观众感受到的是什么?
>19980一开始是个声景作曲的作品 。作品的名字来自人耳的听觉范围,20 – 20000Hz,这个范围也就是19980,大于号则是说这些声音在这个范围之外。这件作品关注那些听不到的波形会创造什么样的节奏,需要通过频谱位移来让那些听不见的声音变得可以听到。进行频谱位移不光可以用在声音上,同时基于它的数字特性还可以用作图像生成的参数。我觉得频谱十分有趣,因为它不仅可以是数字化和图像化的,同时它的目的是忠于现实的,但只是趋近于现实。关于这种转化的意义,我觉得目前是一种手法,听觉领域扩张和侵略、或是数字作为身体延伸的现象。
Q.有没有哪位艺术家曾对你产生过重大影响?
比较明显影响的是我大二的导师 Ed Atkins,他的作品和网络科技相关,结合CGI影像,诗和声音。他用Kinect在虚拟世界中模拟了一个自己以及CGI的内容对我影响蛮多,让我对模拟再现和表征能力产生蛮多兴趣。
Touched Mute, 2018
15 x 8 x 5 cm
改造的骨传导共振喇叭
Q.你许多作品都与声音有关,为什么会对声音如此痴迷?
一方面有可能是我对自己之前雕塑类和图像类媒介有不满,另一方面想实践声音对现代艺术中一些现有的形式和概念组合或延伸的可能性。例如Touched Mute这个作品,结合了互动,触摸(暧昧不明),声音的元素。这个作品的概念在讲一种声音上和聆听上的审查制度。这作品通过在手腕上配戴改造的骨传导喇叭,然后可以把手放在别人的耳朵上,声音通过骨头震动直接传递到对方的耳朵。 只有当手放在耳朵上时才能听到声音。 捂住对方或自己的耳朵表现出了一个隔离外界声音的姿态,但同时又听到了我想要灌输给他的声音。
城中村:外來的本地人, 2016 – 現在
30 x 30 x 10 cm
声音, CD, 耳机
Q.你在电脑和机械技术方面似乎很擅长,作为一个艺术家,你是怎么掌握这些技术的?
其实没有特别擅长,只是比较有兴趣琢磨。目前在哥大念声音艺术有声音类的技术类指导,包括写码和混音等。之前学校里并没有什么技术类指导,大部分的软件、写码和电路技巧是网上自学,和其他艺术家交流,或者通过参加艺术科技类研讨会来获取资讯。实际操作起来的话,比如软件方面,其实每一种技术、平台或者系统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的软件并且搭配相应的手法。这个搭配就会直接关联到一系列问题,比如这种操作方式是否比较恰当的连结作品想要表达的概念,美学效果和效率问题,如制作的难易度,资金花费和稳定性。在这个反覆实践并且平衡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就学到了一些比较讨巧的方式。
光景, 2017-18
尺寸可变
视频投影,装置
Q.近几年以来,你在创作思路上有过哪些变化?
我感觉这几年对形式和呈现方式上的转变。从2015年开始,我的大部分创作都和声音有关,并且近一年里和作曲家合作较多,视觉艺术与音乐结合的时候出现诸多问题,视觉艺术的理论和呈现空间很多时候并不完全适用于音乐。首先就是空间,画廊的声场不太适合一些声音播放,LO-FI的声音不太会受到影响,但是HI-FI的声音会变形,丢失细节,糊在一起,会和现场其他声音互相干扰,这样在画廊空间做声音就需要现场重新混音,变成像是场域特定的作品。然后就是音箱布置,多声道音箱配置都会出现sweet spot(Wave Field Synthesis除外),当听者位于这个点上的时候,听到声音中的空间信息是最完美的,高于300Hz的声音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方位感 。在和作曲家合作有时候会出现学科之间的摩擦,精确地来说这两个领域有不少的区别。在合作的过程中,我有听到过不少作曲家提起“那个是艺术,不是音乐”诸如此类的观点。这些事情就推动我去平衡呈现声音作品的方式,以及创作过程。
你不看我怎麼知道我在看你, 2014
40x40x150cm
木头,单片机,电线,传感器
Q.《雾非雾》这件作品感觉很有趣,你能否解读一下?
《雾非雾》是Lemon Guo和她的乐团的跨媒介剧场作品,我在2017年参与合作 。作品通过对比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雾的解读和现在工业环境下的霾,并结合剧场表演,歌剧唱腔、京剧唱腔、渔歌、劳动号子、 模仿皮影戏、数字声化、图像算法、有结构的即兴声乐以及模仿日常生活的动作。作品标题是在回应Smog(雾霾)这个复合词,由Smoke(烟)和Fog(雾)组成。这个词是由Henry Antoine Des Voeux创造,出现在他1905年于讨论伦敦烟雾污染的论文,“Fog and Smoke”。在将近100年后,雾霾成了中国一个棘手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一系列争论。在历史上,中华地区许多文人(诗人,音乐家,画家,作家等)都对雾有过许多描写,塑造出了一种有独特的意境。在现代一些影视作品和戏剧中,如西游记(86版)、新白娘子传奇(92台版)以及白蛇传(京剧)等都有过运用, 例如天宫的环境,神仙和妖怪出场等,通过这种对雾的表现方式来区分一种不同于凡人的存在。而在现代,霾,一种型态与雾十分相似,变成了平凡生活中一种常见事物。快速工业化和日益增长的城市工业占据大量土地,为了确保经济基础,生活在雾霾笼罩的环境中变成了无数人唯一的选择。对生活在这个环境下的人来说,霾是一种长期危害,与传统文人渴望的霧,山水鸟树以及纯净的自然世界有鲜明的对比。比如白居易的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一种朦胧美下的短暂易逝,今天做的梦会轻易幻灭。
雾非雾, 2017-18
尺寸可变
视频投影,声音,剧场表演
視覺:張孟泰
作曲:Lemon Guo
Q.对未来的创作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目前打算继续探索自制乐器,多声道和影像。尤其是多声道和沈浸式投影的结合。电脑音乐这个领域有些人在做沉浸式音响,有不少人的作品是多声道,可能多到上百个喇叭。我比较想往多声道与投影这种形式发展,看能否带来不同的观感体验,以及对空间表征能力的继续探索。
艺术家简介
张孟泰
个展
2018
痕迹留下的音乐(和那些被排除在外的噪音), SNAP, 上海, 中国。
2014
日常冲突, 石家庄当代美术馆, 石家庄, 中国。
联览
2018
纽约艺术书展,MoMA PS 1,纽约,美国。
周大福纽约·纽约跨界艺术展,Pier59 Studios, 纽约,美国。
UNCOMPRESSED未压缩_Vol.6,3LD艺术科技中,纽约,美国。
>19980,Montez Press Radio,纽约,美國。
国际计算机音乐研讨会 (ICMC),大邱广域市,韩国。
新音乐表达介面: 镜像共振 (NIME),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黑堡,美国。
纽约电子音乐节(NYCEMF), Abrons艺术中心,纽约,美国。
信号:三州评审展览,卡多纳美术馆,卡多纳,美国。
声音艺术年级展, 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美国。
Practice x Wind: Book Launch, Artists Space,纽约,美国。
Ellen Arkbro/Deradoorian/Qasim Naqvi/Lemon Guo,Ambient Church,纽约,美国。参与合作Lemon
Guo现场音乐的投影制作和设计。
Polyfold Presents: Lemon Guo, Eivind Opsvik, Setzler/Uesaka, The Drawing Room,纽约,美国。
声音艺术冬季展,Fridman Gallery,纽约,美国。
2017
深港建筑双年展,南頭古村,深圳,中国。
Unnamed Screening 001,Unnamed Gallery,纽约,美国。
哥伦比亚作曲家和声音艺术,Issue Project Room, 纽约,美国。
Black/White and Wire, Mise_en_PLACE, 纽约, 美国.
跨国合作气候变化沙龙, 聯合國 - 德国駐紐約领事馆, 纽约, 美国.
Liminal, ChaShaMa, 纽约, 美国.
声音艺术图书馆展览,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 美国.
环境创意艺术竞赛展, 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 纽约, 美国.
Seeing Sound, Humble Arts Foundation, 网络画廊.
声音电脑音乐大会: 时空浪潮 (SMC), 阿尔托大学, 埃斯波, 芬兰.
Sound+ Environment 2017, 赫尔大学, 赫尔, 英国.
认知差异,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毕业展, 纽约, 美国.
In Plain Sight, Space Heater Gallery, 纽约, 美国.
2016
深圳艺博会,深圳会展中心,中国深圳。
2015
画廊展览与展示-Melissa F. Clarke,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纽约,美国。
2014
金匠学院艺术系本科毕业展,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伦敦,英国
1296-4107,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伦敦,英国
奖项/荣誉/驻地
2018
Impact Artist Residency,Human Impacts Institute,纽约,美国。于Lemon Guo和Li Jing的团队。
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学生旅行奖学金,ICMA。
Sasakawa Young Leaders Fellowship, 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美國。
Dean’s Travel Grant, 哥倫比亞大學,紐約,美國.
国际计算机音乐会议 (ICMC) 入選作品, 大邱广域市, 韓國.
新音乐表达介面 (NIME 2018)入选作品,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黑堡, 美国.
2017
文创之星加值竞赛“创意概念组-文化科技”银奖,中华民国文化部,台湾. 与纪柏豪合作项目光
景计划.
声音暨电脑音乐大会(SMC)入选作品, 阿尔托大学, 赫尔辛基, 芬兰.
跨学科艺术委员会奖学金,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 美国.
声音艺术奖学金,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 美国.
校友会奖学金,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纽约, 美国.
2016
握手302, 艺术家驻地, 深圳,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