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报报道丨1839摄影奖结果揭晓:张嘉伟获优秀奖
2021-12-27 12:00
《图像·关系——第三届1839摄影奖获奖作品展》于2021年12月18日启幕,策展人为1839摄影奖发起人、艺术家董钧与1839摄影奖联合发起人、影像批评家海杰。本届1839摄影奖自2021年4月2日开启征稿,历经四个多月,共产生了31名入围者。经过崔灿灿、丛峰、樊林、蒋志、张巍等5位终评评委数轮投票,在反复讨论后,最终由李安琪获大奖,吕悦获评委会特别奖,葛玮珩、郭珈汐、彭靖、王菲雨、于音、余心怡、张嘉伟、张钊、钟俊杰九人获得优秀奖。
图像·关系 展览现场
张嘉伟获奖作品《山下拾遗——大山子装配艺术展》 介绍
这组作品是由摄影、艺术评论、前言、地图等信息构成的一场假展览,拍摄社区内居民使用废旧物品组合而成的有用或无用的工具和生活景观,并将其想象成现成品装置艺术。使用高深和学术性的艺评语言对本不存在的作品进行追捧,并将一整套展览信息制成导览册、海报和开幕推送。通过拍摄、撰写、翻译和排版这一系列看似无意义的劳动对真正的展览信息和评论进行戏仿和混淆,尝试制造和维护当代艺术的权威性。
在当今的博物馆、策展人和艺术市场体系中,专业人士撰写的作品阐述成为了一种价值确认的标准。有时,观众会发现阐述用词的生涩程度、句法的复杂程度和对古今典故、艺术史、哲学思想的引用数量,好像成为了超越作品本身内涵的学术背书。这种形而上的周旋使作品不得不背负了厚重的思想重担,甚至会背离创作者的本意。
在《山下拾遗——大山子装配艺术展》中,摄影师通过文字成为了艺术家和策展人。在作为艺术家的时刻,为了增加摄影作品的学术价值,甘愿使其成为文字的注脚。在作为策展人的时刻,却将评论作为一种通用的修辞使拍摄对象完全脱离其本身。
终评委丛峰点评:
张嘉伟的作品里有一种不动声色的挑衅,要给语焉不详、鬼话连篇的话语体系一记重拳。鬼话是强力胶水,企图用无机的碎片粘合出有机生命的假象。要想定向爆破鬼话堆砌起来的堡垒,就需要精确地考量位置来安放炸药。试试让假鬼话在真鬼话的系统中流通?作者精心打造了一座特洛伊木马。或者,用一个我喜欢的意象,就是虫草:它是真菌寄生在虫子体内,虽然外观上仍保持为虫子,但内部已被真菌掏空和填满。敌人也可以这样从内部被击穿。《日常生活的革命》里的一句话,可以作为《山下拾遗》这件作品的注脚:“既然我们注定要存在于谎言之中,那么应该学着在谎言中塞进一部分腐蚀性的真相。”
关于艺术家
张嘉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创作持续关注社会范式中存在的缝隙,以图像再现的方式探讨其中的模糊地带,并以身体对固有的权力关系发出质询。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各大美术馆工作实践。2019年在校园实施摄影和行为“我在中传放了一个学术垃圾桶”并于启动6小时后连人带桶被校保卫处扣留,后将毕业论文制作成为小广告贴纸并张贴;2020年在公众号发布虚假展览信息招揽观众;2021年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参与群展;获第三届1839摄影奖优秀奖,于成都当代影像馆进行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