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报报道 | “感性沙丘”在十点睡觉艺术空间开幕:以“感性”回应“感性”
感性沙丘
Dune of Sensibility
展期:2020/11/08 - 2020/12/13
展览地址:十点睡觉艺术空间 北京市朝阳798艺术区南门万红里甲31号
策展人:蒋斐然
参展艺术家:
葛虎成,林仪,彭胤瑞,阮媛媛,石冰,武希文,易超,于航,张钧雷,张思琪,章献,赵可,赵如鹏,朱丽瑾(按姓氏字母排列)。
主办方:十点睡觉艺术空间 × 铜场计划
特别支持:浙江省艺术文化发展基金
艺术圆桌:“危险的事物固然美丽”
对谈嘉宾:胡昊,龙星如,沈宸,王欢,魏颖(按姓氏字母排列)
时间:2020.11.22(星期日)下午2:00
地点:十点睡觉艺术空间
-----------------------------------
11月8日,“感性沙丘(Dune of Sensibility)”在北京十点睡觉艺术空间开幕,展览展出来自铜场的十四位艺术家的最新作品,试图以“感性”回应“感性”。来自艺术界的诸多嘉宾、艺术家、媒体以及观众参加了开幕活动。
展览现场
作为一个实验性艺术空间的首次展览,“感性沙丘”展厅中所有作品不设展签,意在让观众依靠直觉和感性去体验作品。整个展览分为两个章节:在分布于一层展厅的第一章节“沙丘导航”中,艺术作品将作为醒世喻言向我们揭示盛墟的幻象与感性贫困的时代症状;在位于二层的第二章节“迷路手册”中,艺术家将以游戏者和黑客行动家的精神翻转景观,使贫瘠的沙丘焕发感性潜能。作为两个章节的呼应,所有作品信息全部集中于一本分为两个部分的导览手册。
艺术家:武希文、阮媛媛、张思琪、赵如鹏
策展人:蒋斐然
艺术家:赵可、于航、易超、张均雷、葛虎成、章献
(左起)
策展人蒋斐然
开幕式上,十点睡觉艺术空间代表首先致谢了各位参加活动的嘉宾,并邀请策展人、铜场及艺术家代表行发言。策展人蒋斐然阐述了展览主题,她谈到,感性问题关乎人对自身在世状态的把握,关乎到世界对人的意义以及人对自身的理解。今天我们却身陷于感性的荒芜之中。一方面,技术与算法的统御带来了一种普遍的抽象性。这种沙漠般的抽象性吞噬着鲜活的感受力,又借由人机合体的赛博格现实将人的主体性抽空;另一方面,在社交网络媒体的回音室中,人们更像是站在一座座隔绝独立的沙丘之巅,脚下流沙一片,却自以为登高望远。
因此,她认为艺术在今天是一个政治解放与人的拯救的问题。感性的衰竭,意味着判断力的丧失与审美的终结,而艺术将终其使命,去恢复人之初的身体经验与洞察能力,重建人的主体性。而当代艺术在其诞生之初的激进感性过后,似乎也慢慢落入了话语系统的抽象闭环与体制的景观化操作之中。因此,艺术能否发明一种新的感性?而这也正是本次展览试图尝试的一个方向和话题。
铜场计划负责人之一金亚楠
铜场的发起人之一金亚楠首先致谢了策展人、参展艺术家以及十点睡觉艺术空间,他谈到,“感性沙丘”是铜场计划在北京的第一次亮相,也是铜场计划开始的三年多来,第一次在铜场空间以外以展览的方式呈现自身,并认为这种方式也是该计划接下来的重要形式之一。“我想作为一个发端自院校的艺术计划,也许它目前的作用是,一方面在艺术教育的形式上回应现代院校的功能;另一方面,以艺术创作的自我组织方式来面对院校的各种分野问题。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认为铜场的自我组织感会越来越强,并不绝于学院的范围。”
艺术家武希文
参展艺术家代表武希文谈到,他非常赞同当代艺术是作为某种批判性力量的观点,同时自己在创作中也会有意识地避免景观化或者奇观化。“我相信在场的艺术家或多或少都有同感。当然了,这种反奇观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在创作中受限于所能调动的资源十分有限,但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认领:我们是这样的一类艺术家,我们以身边最寻常的物料,我们亲自上手的劳作和行动,甚至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为材料,面对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以及其中的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
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廖雯,策展人蒋斐然(左起)
策展人冯兮
艺术家何云昌
正如策展人所言,作为学院土壤中生长出的一股野生力量,铜场的矛盾出身决定了其对系统与主体性张力的敏感。它在长期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中向自身和外部同时发问: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展览如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自身的景观反抗景观?这一悖论也是本次展览想要回应与探讨的重要命题。
作为展览的一个延展和深入,艺术圆桌“危险的事物固然美丽”将于11月22日(星期日)下午在十点睡觉艺术空间举行,将进一步讨论“感性”及其相关命题。
-----------------------------------
策展人:蒋斐然
蒋斐然,艺术家、策展人,文字与影像实验者。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电影系,现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攻读博士,研究方向为60年代先锋派艺术与乌托邦问题。作品近年曾展出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2020),利物浦LOOK摄影双年展(2019),CineCina纽约华语电影节(2019),芝加哥“Blow-Up”艺术影展(2019),洛杉矶地下电影论坛(2019),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9),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2018)等;近年参与策划Inter-World-View 2019等项目,并担任UnArt线上杂志第二辑专题《科幻幕剧》特邀主编(2020)。
铜场计划简介
铜场计划Tproject是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支持的青年艺术计划,该计划策划团队由青年教师和学生在校学生组成,并自主进行项目的策划、推广和运行。所有人志愿在此工作,共同搭建一个态度开放、身份平等、学术包容的学术空间。
铜场计划以雕塑教学为核心出发点,双向面对雕塑本体的空间问题以及社会雕塑的空间问题,以计划拓展教学空间。
2020年已形成以青年教师为核心的学术团队、优秀学生为代表的策划执行团队面向全社会的青年志愿者平台、公共教育四个方向的模块建设。其中志愿者平台以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为主力,涵盖七大学院的学生及社会工作者,同时吸引了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旅游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铜场计划已由满足教学展示空间为核心需求转向创新协作式的开放型项目平台,并希望能够实现由物理空间转向社会空间的雕塑版图拓展。
铜场计划近三年先后举办教学展览16场、讲座24场、青年教师工作坊1场、艺术家工作坊3场、交流研讨会10场、表演3场、公共教育3场,并组织优秀学生作品参加展览2场。同时,由铜场策划团队与志愿者团队共同编辑完成《铜场年鉴》画册出版一份,该画册设计入选十三届全国美展、台北设计奖金奖及评审团推荐奖、靳埭强设计奖金奖。并以通过寄送的方式,向九个国内专业院校、三个国际院校、十多个艺术机构及媒体展开交流的邀请。
十点睡觉大企业
十点睡觉大企业旨在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艺术生态与创意生活互联平台。
十点睡觉艺术空间由实体空间延伸至社会空间,我们将聚合不限于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创作人的各种创造力资源,为不同背景的参与者提供切身的艺术感知体验。
十点睡觉大企业同时提供新兴材料的实验平台,探索物质材料艺术化、创意化的转换路径和实现方式,为参与者提供新的介入方式及创作输出。
在十点睡觉大企业,所有参与者都是创作者,我们将成为一个共同体,去打破艺术和生活之间的隔阂、创造与常规之间的壁垒。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