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报报道 |展览:侯寨人不姓侯- 叁拾空间


2020-10-28 17:48

展览:侯寨人不姓侯

THE HOU VILLAGE & THE “HOU” PEOPLE / ZHANG XINJUN

2020.10.17 – 2020.11.15
策展人/刘博

 

 

叁拾空间于 10 月 17 日推出张新军个展“侯寨人不姓侯”,展览将呈现他于 2020 年新近 完成的两组具有时间进程式的作品《泡桐》、《ZLD》。“侯寨人不姓侯”是张新军根据空 间特定环境而进行的方案,展览是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来强调展览的具体性,而这具体问题就 是“变化”。出生在侯寨的张新军,2005 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毕业,并在中央美 术学院就读研究生,毕业以后他没有再以油画为创作手段,而是使用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材料 与经验,以近乎机械和枯燥的度量来进行雕塑、装置和行为录像的创作。在他看来“雕塑” 所包含的过程、材料和行动的整个状态更适合他去进行表达,反倒是油画的语言系统缺少这 些因素。这种时间、地理、心里不断产生的“变化”一直伴随着张新军的生活与创作。

 

展览现场

与此同时,挥之不去的家乡记忆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变革连接着从侯寨走出去的张新军,而这 种记忆始终处于一种漂泊游离的状态。凭借固有的地域记忆,将自己放置于所构建的新记忆 中,是对现有城市文化的当代现象做出的自我回应。“侯寨人不姓侯”中的作品较之张新军 早期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并非在媒介或是题材上,而是在他的心境。在任何观念都瞬息万变 的时代里,他能够保持淡定自若的状态,在作品中依旧能随着自我的节奏而进行,这种延续 极为重要。他的质朴、细腻甚至是偏执,重复着个体经验与社会的联系以及冲突,将自我焦 虑、自我开解的状态都融入在了自己熟识的家乡中,其中又揉合了自己的“记忆”,用一种 “温情”的方式表现出来。

 

泡桐 单频影像 4'57'' 2020

 

泡桐 艺术微喷70x90cm  2020 (3)

泡桐 艺术微喷70x90cm  2020 (2)

泡桐叶 26x110cm 2020

 

《泡桐》这组作品由摄影、影像以及树叶本身组成,起源是张新军在泡桐树叶上所刻的名字。“记忆”是通过“变化”所带来的,这些名字是他 记忆中的人,有的已经悄然离去,有的已经杳无音讯。所以在日常经验的促使下,他将侯寨 中最常见的泡桐树,通过“刻”的方式去“纪念”他原来所熟悉的人。当光透过泡桐叶,名 字在光线下显现时,是“光”使张新军的过去与现在相关联。同样,“记忆”不光是对过去 以往的回忆与记录,更多的是关注人在城市变革中所带来的身份自我认知,以及所引发的情 感归属与精神寄托的不确定性,反映出人们在当下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对个人存活、人 与人之间的情感记忆联系都提出了不同的思考。

 

ZLD  棉布 390x190cm 2020

ZLD(局部)  棉布 390x190cm 2020 

 

作品《ZLD》是张新军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棉布和香进行创作的。他以生活的村子卫星图为蓝 本,将投射在棉布上的图用香一点一点的将整个轮廓勾勒出来,光线透过烧出的洞而将整个 村子的地图显现。同样是“光”将时间和空间,个体与社会,城镇的变化连接在一起。我们 的视线是随着张新军的“游走”所形成的,他在“游走”过程中寻找共同和变化的记忆,并 将这种变化中的记忆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即使家乡已经不是原来样子,“变化”改变着我 们,也似乎改变了对我们家乡的理解与认识,以及我们真实的家乡和处于家乡以外的我们。 同时,他也重构了我们传统意义上对家乡的概念,处在不停变动的他,在变化中勾勒出他的 生活状态和所关注的问题,身处于相对家乡而言的异乡,艺术家自我身份也在转换着,在不 断地接受与适应着,幸运的是张新军通过艺术来化解这些难题。

 

本展览由刘博策划,将持续至 11 月 15 日。

 

 

张新军,1983 年生于河南郑州 。2005 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2009 年硕士毕业于中 央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2020,侯寨人不姓侯,叁拾空间,北京;2017, 矿,索里图德堡学院,德国;2015,褶皱,杨画廊,北京;2014,张新军,望远镜艺术工作室,北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