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报报道 | “博物馆@当代艺术跨界系列II”---“永远有多远”展览开幕
瞬间的永生景观,古人亦见今时月。
9月11日下午,“博物馆@当代艺术跨界系列II”---“永远有多远”开展仪式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扇、伞博物馆)举行。
开幕仪式上,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宗时珍、金华市博物馆副馆长徐进、慈溪市博物馆展陈部主任黄亦静、艺术家龚旭、UFO媒体实验室艺术家陈艺琛和Paprilka、01小组陈荣彬等六位嘉宾代表先后介绍了此次展览中展出的馆藏精品及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与内涵。
开幕现场
本次展览共联合浙江省博物馆、金华市博物馆、黄岩区博物馆、慈溪市博物馆、绍兴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博物馆、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等10家文博单位和24位艺术家,展出80组件文物藏品及26件艺术品。
这是继2018年“女神的装备”之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联合推出的第二个跨界系列展。
展览主题“永远到底有多远”试图对“永生”“永恒”这样的话题提出一些思考。古往今来,“生死”总是一个人们无法绕开的终极问题。
展览现场
策展人许潇笑认为,永生通过与人的有死相比较而得到定义、获取意义,対它的望和欲求贯穿着整个人类历史,覆盖了几平所有类型的文明。从各种方术到基室营造,涵盖了包括生理层面的实践及主观想象的表达。肉体无法水恒,物质生总能以其他非物质的形式得以存续,精神的、灵魂的,宗教的、艺术的、习俗的、文化的、全少到日前为止还是这样。
基于对死亡理解,策展人梳理了古人和今人对永生的追求。展览分成四个部分:“世俗寄托与祈求”∞“信仰抒写与追求”;“地下王国”∞“虚拟世界”;“天人之境”∞"异体替代”;“仙者之望”∞“物种进化”。并通过古代文物与当代艺术并置的方式阐述主题,展开一段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
展览现场
在展览第一章节中,蒋志的作品《情书》寄托着艺术家对亡妻的爱,同时也诉说了超越了生死之上的浪漫。蒋志说,火是不会消失的,爱也不会。如果对一个人的爱不会消失,这个人就不会消失。
相比之下,古人对“永恒”的美好愿望则含蓄很多。山水画中对完美永固的空间追求或许是古人在“永生”上的最浪漫的表达。
展览现场
展览第二章将关注点放在“地下世界”,带人们瞥见那个属于死后的空间。无论是西汉的陶俑还是东晋的画像砖,无疑都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人们在这个空间中,仍以另一种形式活着,他们仍然需要具体而微的生活世界,从事着日常活动,甚至拥有仕女、士兵。
展览现场
展览三、四章分别讨论了两种超越死亡,达到永生的途径:对非物质的“灵魂”(仙人)的追求,或者通过“修仙”——在肉体的载体上实现永生。
展览现场
策展人宋振熙表示:当观者观看完展览,就如同他阅读完了史诗一般。在这个短暂的知识沉浸中,观众与艺术家、策展人在这里相遇。他们对于永生思考的瞬间反应,最终会得到什么结果我们并不完全知道。将历史文物和当代艺术作品放置在一起,让它们从时间的两头走向同一个问题,这仿佛是一种“自不量力”的挑战。
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站在一个展览的支点之上,我们才有鼓起勇气去挑战人类永恒的“永生”话题,就算相信答案依然是一种困惑,我们也会获得思想上瞬间性的解放。只有把永远当作瞬间才知道它真实的长度。
展览时间:2020年9月12日至12月13日
展览地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二楼特展厅
温馨提示:展览免费开放,疫情防控期间请提前预约进馆
博物馆,展览,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