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报报道|时间之海,用一场双年展交互所城古今


2020-01-15 16:26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2019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在2019年12月25日开幕,展期将持续到2020年3月29日。

 

2019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由深圳华侨城东部投资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华侨城鹏城发展有限公司和上启艺术承办,策展团队上启艺术提出以包容交互为核心的策展理念,与来自国内外四十余位建筑师、艺术家和学者一起,围绕“时间之海”(The Sea of Time)这一主题,以“历史之所”“异质空间”“美学之光”“交互生产”四个板块,用作品和在地交流来探索大鹏所城及较场尾区域的过去与未来。

 

2019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

 

2019UABB大鹏所城粮仓主展馆

 

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大鹏所城是明清时期的海防军事要塞,如今是深圳市国家级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较场尾则是原驻防将士练兵的校场,现在是珠三角闻名的滨海民宿小镇,也是深圳唯一有海岸线的村落。蕴含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山海生态资源的大鹏所城分展场是本届UABB最具特色的分展场。策展团队希望通过多元的展览项目和展期在地调查研究等活动,在介入探讨该区域未来发展的同时,带给游客丰富旅游观光体验。

 

古城中的新哨兵

 

对于深圳这座飞速发展的年轻城市而言,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大鹏所城是一个珍贵的存在,这里也成为了深圳的“后花园”,保留着缓慢而自然的生活节奏,成就了参展人在地创作的灵感来源。

 

张之杨-《所城哨兵》

 

在大鹏所城南门广场,策展人张之杨通过提取所城代表元素城门、哨兵等形象,运用空心铝板等新材料重现中国近代海防,完成作品《所城哨兵》作品在形态上以连续的“拱”或三个“拱劵”围合而成的模块单元与大鹏所城的建筑符号相互呼应、契合延续,以艺术装置的形式介入到古城文化场所中,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功能空间及日常趣味。

 

穿越古今的场域

 

在历史建筑城隍庙遗址展馆中,参展人唐勇和张翔在这里将白色塑料管道这种现代建筑材料置于传统木建筑空间内部,试图通过作品《筑巢》进行三个方面不同维度的探索。一是从现代材料的介入呈现不同时空材料物质属性的反差与交互;二是现代与古代建筑结构的关联与融合;三是现场空间中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中所体现的冲突与纠缠。通过现场呈现,从更深层的视角来探讨在城市进程中建筑的现代性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唐勇、张翔-《筑巢》

 

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当下有修旧如旧、修旧如新、修旧如真、修旧如实、修旧如今等不同的保护理念。在城隍庙遗址的现场,参展机构未来+学院的作品《修旧如...?》借助仿古碗具来模拟上述不同理念指导下的文物保护方法,并以此为类比,将视角延伸至规划与建筑的保护上,鼓励公众对文物保护有更多了解和价值观上的思考,探讨所城历史建筑和周边老建筑如何翻修与使用的话题。

 

未来+学院-《修旧如 ... ?》

 

“大隐隐于市”的展品

 

在安静肃穆的振威将军第中,雕塑《45度假山石》来自参展人展望该作品是为了纪念1994年艺术家耿建义发起的“以45度为理由”的创作活动而诞生,表达了工业复制时代对古典时代的致敬和戏仿,亦蕴含了一个关于雕塑艺术的更为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即雕塑如何对世界“构形”。

 

展望-《45度假山石》

 

大鹏所城的东北角闲置的一片空地,建筑艺术多媒介平台Map Office(地图署)以海上漂荡的或废弃或遗落的渔网为创作灵感,携手当地渔民一起利用组成废弃渔网的破尼龙线和竹子创作了空间装置作品《三角海志》,试图引发人们思考海洋、珊瑚、海洋生物的健康问题,同时也与珊瑚礁保护组织“潜爱大鹏”建立合作,为其环保项目助力。

 

Map Office(地图署)-《三角海志》

 

参展人张长文、胡润泽和邹可在同一个地方,构建作品《重现》,他们以当代的语言,借用时间,短暂地再现了该地域重要的“存在”——土坡城墙,取其元素以白色布幕构建了这个可深入探索内部的作品,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可以借此机会,静下心来,感悟“时间”。

 

张长文、胡润泽、邹可-《重现》

 

遗址中的“平行世界”

 

在左堂署遗址,参展人林辉华的作品《钻出牛角尖》设置了一进一出两条路线,一条路线象征“美好”,另一条路线象征“惩罚”。观者以游戏的模式亲身参与其中,如同行走在一个平行世界里,从中感受美德与恶习的两面性。

 

林辉华-《钻出牛角尖》

 

在协台衙门遗址,装置作品《彩虹中国计划》源于2017年底,艺术家谭勋以拆迁而得的“彩钢石”为材料,开始了系列创作,通过艺术介入,将数十块“彩钢石”放置于中国各大城市中。本次落地大鹏所城,是城市快速发展变迁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见证,也是创作者献给广大劳动者与建设者的精神纪念碑。

 

谭勋-《彩虹中国计划》

 

多元艺术对话大鹏所城

 

本次展览的主展馆大鹏粮仓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参展人作品与大鹏所城的交互场,粮仓外部装置与内部作品相呼应,与粮仓的传统建筑造型进行对话,这里也成为这个历史场域中最具人气的打卡点之一。

 

弗兰克·哈弗曼斯(Frank Havermans)-《KAPKAR / DP-4B》(《混合建筑》)

 

充满未来主义的雕塑作品《KAPKAR / DP-4B》(《混合建筑》)在主展馆正门入口处,其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亦可供游人歇息。参展人弗兰克·哈弗曼斯(Frank Havermans)把大鹏粮仓的扶壁、中式建筑层层叠叠的木质结构以及随处可见的人字形屋顶等大鹏所城传统元素,通过全新诠释后融入当前的建筑环境,展现作品与当地建筑的异质统一,表达出它们与社会和人类欲求错综复杂的关系。

 

刘建华-《封存的记忆》

 

参展人刘建华作品《封存的记忆》,利用船坞遗址的机器,梳理呈现出历史的空间。作品将机器打造成敞开和工业化材料钢板封存的两种状态。装置和现场播放的影像中可追寻社会发展的线索,在不同的视觉变幻中“穿梭”历史与现实,更深层次地思考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

 

胡为一-《手语》

 

“90后”参展人胡为一邀请了生活在大鹏所城内的传统手艺人共同参与完成作品《手语》。参展人用影像记录下传统手艺人空手模拟制作的过程,用慢镜头和充满舞台感的黑色背景,使传统手艺制作过程成为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纯手势表演。一双双漂浮的手所展示出的动态,仿佛一种消失已久的手语,传统手工艺在绿幕前成为一种想象的表演,没有实体、没有对象、也没有结果。

 

徐坦-《鹏信》

 

《鹏信》是本次展览中随着展览不断推进的作品。展览期间,创作者徐坦将深入大鹏社区,通过记录居民口述和材料收集,深入研究社区形成历史的民间故事、社区渔农发展的描述和本地风俗及信念的历史,最终以影像的方式呈现。

 

史建-《所城之域:UABB 在大鹏》

 

另外两个值得驻足的影像作品分别是访谈史建的《所城之域:UABB 在大鹏》孟岩的《另类历史,别样未来》。前者聚焦历史并试图从中重新梳理它在现实的空间格局,后者希望通过在古城的微更新、微改造将会对城市发展带来滋养作用。建筑策展人史建认为,不能认为大鹏只是在深圳的最东端,要想到它未来跟大亚湾、跟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及跟粤港澳大湾区新格局的关系。当一个城市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人们在大鹏所城更能体验到强烈的历史感。建筑师、策展人孟岩在访谈视频中希望传递出 “深圳既有新的一面,同时也拥有古老的历史,它是非常多元化的。这个城市,并不是一夜之间就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而是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漫长道路。”

 

孟岩-《另类历史,别样未来》

 

参展人金氏彻平的作品《青春巨怪俱乐部》,是一件二十世纪早期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取材于《七龙珠》(Dragon Ball)、《新世纪福音战士》(Evangelion)、《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等经典动漫人物的头发。一簇簇金色但造型各异的头发组成了作品本身,又完全离开了原本的故事背景,成为具有感知能力的“寄生生物”。

 

金氏彻平-《青春巨怪俱乐部》

 

离开“二次元”的世界,进入参展人阿斯玛·卡米兹(Asma Kazmi)将历史城市研究视频与VR装置结合的《拼接之城》。作品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城市空间,将展场粮仓建筑融入其中,反映了时空、心理、历史等多重维度的交互。创作者希望通过架起现实与虚拟的桥梁,营造一个介于虚实之间的地带,表达城市扩张在重塑了城市环境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面积的拆毁,呼吁关注历史城市的保护。

 

阿斯玛·卡米兹(Asma Kazmi)-《拼接之城》

 

滨海生活中的现代艺术

 

在较场尾海滩,参展人庄子玉特别为本届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创作《明镜台》,利用混凝土和金属感材料,实现了镜面影像的碎片化(Pixelated)呈现。观者穿梭其中,在镜面折射下似乎进入了平行的时空和空间中游历。通过这件作品,庄子玉试图拓宽观者对大鹏古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路,引导人们在不同的时空下思考深圳的城市形态。参展机构赛瑞景观将较场尾绵延的海岸线和大鹏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解构成装置的线条和轮廓,打造了装置作品《海之韵》,表达大鹏渔民远航的记忆,传达对未来海洋的希望。

 

庄子玉-《明镜台》

 

 

赛瑞景观-《海之韵》

 

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展览为期3个月,期间将举办工作坊、讲座、对谈等形式丰富的公共活动,为公众全方位认识大鹏所城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助力,带来大鹏旅游新体验;在产业科技转型发展中,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探讨剩余再生产与未来生活的课题。

 

是展览,也是一份提案

 

本届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所在的区域,代表着一种真实性下的深圳。拥有厚重历史的海防千户所城、巨变前的边陲小镇与如今的大都会,我们应该将如何开启对不同时空下城市形态的思考?

 

研究大鹏所城的历史,亦是在地探索历史记忆。“深双”历届的展场选址具有“游牧”特征,目标为激活城市中的不同场域。此次大鹏所城分展场是一个历史场域,且非常成熟、有着很高热度的旅游区,似乎并不需要“激活”。但展览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个国际平台,提供了一个可供探索、讨论的机会,让国内外参展人云集在此,通过精彩作品的呈现与表达,缩短城市、场域、艺术与人的距离;另一方面,展览中的在地研究及影像项目带来了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发展的深入思考。大鹏所城分展场的作品,在构思和创作上都具有前瞻性,众多外籍参展人运用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为展览带来更多激想与创意。

 

这次展览是策展团队和参展人对展览区域的提案,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让参与者透过展览重新看待所处的历史场域,这些成果所具备的参考价值,对城市决策者来说也有深远的意义。

 

展览期间,来到大鹏所城的观光客在尽享轻松愉悦滨海度假生活的同时,亦有机会穿梭于现代艺术作品中,与之互动,与历史对话,参与到对“时间之海”的思考和共启所城未来的讨论中。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英文简称:UABB,中文简称“深双”)以“城市交互”为主题,于2019年12月22日起在主展场深圳福田高铁站、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对外开放。盐田综合保税区沙头角片区、宝安国际艺展中心、宝安桥头社区、龙岗坂雪岗科技城、龙华观澜古墟、光明云谷、大鹏新区所城、大鹏新区溪涌、前海合作区共九个分展场与主展场联动,形成遍布全城的有机交互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