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报报道|新展预告:平行与交织——闽渝当代艺术邀请展

平行与交织——闽渝当代艺术邀请展
展览主办
玄之美术馆
策展人
何桂彦
参展艺术家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文令 / 何剑 / 李晓伟 / 李占洋
吕山川 / 圆大西 / 钟飙 / 赵能智
展览时间
2020年1月5日—2020年3月5日
开幕时间
2020年1月5日 15:30
展览地点
福建省福州市玄之美术馆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塔巷53号)
平 行 与 交 织
Parallel and Interweaving
何 桂 彦
He Guiyan
福建与重庆,一个东南,一个西南,虽说远离艺术的中心,但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版图上却熠熠生辉,两地人才辈出,涌现出许多代表性的艺术家。1980年代,福建曾发起过轰轰烈烈的前卫艺术运动,进入1990年代,以蔡国强、黄永砯等为代表,在国内与国际产生了重要影响。2000年以来,伴随着更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崛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令人瞩目的福建当代艺术现象。1978年以来,中国艺术界掀起的第一个重要的艺术潮流——“伤痕美术”就由四川美院的艺术家引领。1980年代初,“乡土绘画”将地域性的生存经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文化现象,“新潮美术”时期,“西南生命流”与“厦门达达”均成为当时国内前卫艺术群体的重要代表。1993年前后,张晓刚、周春芽等艺术家立足于全球化的背景,挖掘视觉与文化心理中的“中国经验”。2000年以来,在重庆与四川,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济济一堂,各领风骚。
“平行”——对于福建与重庆的艺术创作来说,从1978年以来,都有着线性的、本土的、自身的发展轨迹。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在1980年代普遍称为现代艺术)的发展从一开始并不是国家至上而下的产物,相反,在解放思想的时代背景之下,得益于民间、个人,以及前卫艺术群体的推动。因此,在1980年代,官方与民间、体制与非体制、主流与边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力,为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对于此前僵化的一元化艺术体制,以及程式化的艺术创作来说,地域文化和地域性的艺术题材,在1980年代初成为了一股重要的力量。与先前的“红光亮”“高大全”的创作范式比较,源于地域的生存经验与文化现实,不仅为既有的现实主义创作注入了人文内涵,也将艺术家的注意力从关注一个英雄、伟人的时代,转向对日常的、平凡的农村生活的关注。不过,当“新潮美术”所倡导的现代主义浪潮兴起之后,地域性的文化力量逐渐式微。伴随着1992年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以及2001年加入WTO,中国不可扭转的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于是,“地域性”重新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国际性vs民族性的话语体系下绽放,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艺术中的地域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而立足于当代艺术的发展谱系,重庆与福建从1980年代以来,在地域性艺术与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表现上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它们按照自身的发展轨迹向前推动,形成了“平行”的一种状态。
2000年前后,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是当代艺术开始告别潮流,告别运动,不再像1980年代以来,一个艺术思潮接着另一个思潮,一个现象接着另一个现象,由此形成线性的发展轨迹。线性叙事由此终结,而地域性的艺术经经验,抑或艺术群体,都需要在一个具有综合性的艺术生态重新审视。2003年“非典”结束,伴随着中国进入WTO所带来的活力,中国的艺术市场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北京798艺术区的出现,以及周边各种艺术区所形成的共振效应,对于分散在地方的当代艺术家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心的崛起,带来的是边缘的衰落。就重庆的艺术生态来说,1990年代初,一拨艺术家迁居成都,2000前后,以张晓刚、叶永青、刘虹等以望京的花家地为中心,以职业艺术家的身份在那里创作与生活。同样,福建籍的许多当代艺术家如陈文令、吕山川、吴达新等也陆续聚焦在北京工作与生活。艺术人才的流失对地方的艺术生态来说无疑是一次破坏。所谓的“福建当代艺术现象”,就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知名的福建籍当代艺术家大多不生活在本地。于是,当不同区域、省份的艺术家长期聚焦在北京的时候,一种独特的艺术生态与工作方式开始形成,艺术家的交往与艺术现象的“交织“成为了可能。
本次展览正是基于上述的背景。八位艺术家既有个案的意义,也能充分的反映当代艺术生态在边缘vs中心、地域vs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工作方式与创作观念发生的变化。当然,回到展览作品本身,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创作中的一些共性。譬如,倚重图像化的表达,强调图像叙事,注重具象语言的观念性。钟飙的作品借助图像,呈现了一种混杂的、多时空的生存景观。何剑的作品传递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当代生存体验。李晓伟的作品不仅涉及到图像的挪用,也是对画中人物的文化身份的考量。陈文令在绘画作品中注入了戏拟与调侃。吕山川的绘画不仅涉及到对原图像的篡改与修正,而且,在不断覆盖的过程中,力图将绘画行为观念化。再比如,这次的参展艺术家都强调个人话语与修辞的表达。赵能智将“身体”作为一种通道,呈现了精神与肉身遭受的异化。圆大西在表现与抽象之间,探索一种个人化的修辞方式。李占洋既追求戏拟的叙事方法,更强调民间的、学院的、后现代的语汇与表现手法的融汇与调和。毫无疑问,他们的作品都看不到1980年代那种独特的地域性与审美气质,相反,用个人化的语言与表述方式,传递的是对当下文化与生存经验的独特感受。
然而,基于当代艺术外部生态与文化环境的迅速变化,对“地域性”的重新审视将变得愈加急迫。与2000年前后北京的崛起所不同的是,“中心”的衰落,或者说“去中心化”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二线城市是否需要当代艺术?区域性的、本土化的、在地性的文化资源能否为当代艺术提供丰富的滋养,以及带来新的可能性?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当然,与1980年代所强调的地域性有本质的区别的是,今天的地域应该是基于全球化视域的地域,而不再是将地域作为一种文化与艺术策略。同时,我们应看到,伴随着“美术馆时代”的来临,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与格局将变得越来越去同质化。这也正是我们此次相聚福州玄之美术馆的内在动因。
2019年12月25日圣诞节于四川美院新校区
参 展 艺 术 家
-ABOUT THE ARTIST-

「陈文令」,1969年生于福建泉州。先后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2019年参加中国重庆“把艺术还给人民”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2018年在中国厦门超旷美术馆与科考码头举办个展“有限与无限”--陈文令当代艺术展,同年在中国上海言午画廊举办个展“超常规”-------陈文令艺术展。

陈文令 共同体NO.3 222x170x110cm 不锈钢 2017
△

「何剑」,1978年,生于四川广元。200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并获学士学位。2002年至今,任教于四川美院中国画系。2019年在中国安仁参加“共同的神话——第二届安仁双年展主题展”,2018年在中国重庆之空间举办个展“心物之距——何剑个展”,2010年在新加坡季节画廊举办个展“伪装的历史-何剑作品展”。

何剑 家系列之七 150x180cm 中国画颜料,墨,宣纸 2016

何剑 赏食图一号 145x116cm 中国画颜料、墨、宣纸 2019
△

「李晓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油画学会副会长。在国内外举办过16次个人展览,如2016年在中国台北举办个展“草山记忆”,2015年在中国福州宜美术馆举办“复调”个展等。参与了海内外许多重要的艺术联展。如2019年在中国福州玄之美术馆举办的“必要的张力”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海内外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李晓伟 弗洛依德在这里 140x80cm 布面丙烯 2007

李晓伟 记忆 220X180cm 布面丙烯 2019
△

「李占洋」,1969年,生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1989-1994年,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获学士学位,1997-1999年,中央美术学院同等学历研究生班进修。2012-2014年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博中心读研究生,获故宫学硕士学位。2017-2018年,于美国匹兹堡大学为访问学者。现生活和工作在中国重庆。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

李占洋 山谷里的百合花 32×24×100cm 木、玉石 2019

李占洋 THE FRICK COLLECTION 玻璃钢、木 144×30×100cm 2019
△

「吕山川」,1969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9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九届研修班。2005年获中德文化交流奬学金赴德学习交流。2019年在中国香港李安姿当代空间举办个展 “虚拟的真实”。2018年参加中国北京爱慕美术馆“在乌托邦之上与孤岛和解·2018爱慕-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邀请展”等。


吕山川 虚拟的真实一一曼谷 120x100cm 布面油画 2019
△

「圆大西」,1973年,生于福建福州。199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2019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个展“叠加的旅程——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2018年在中国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个展“气韵非师”,同年参加在美国纽约Salmon Arts Gallery举办的“墨之道”群展。

圆大西 无题NO20191203
布面综合材料(丙烯、油彩)160cm×150cm

圆大西 无题NO20191126
布面综合材料(丙烯、油彩)160cm×150cm
△

「钟飙」,1968年11月11日生于重庆。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居北京。2019年参加了古巴哈瓦那大剧院画廊“第十三届哈瓦那双年展”。2019年在中国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展“穿越——影像装置中的洞见”2013年在中国苏州美术馆举办个展“裁云剪水——15天的钟飙博物馆”。

钟飙 铁观音97x13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18
△

「赵能智」,1968年,出生于四川南充。1990年,BFA、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工作和生活于北京、成都,2019年在中国北京T6画廊举办“蠕行——赵能智新作展”,2015年在中国上海学古斋画廊举办“独角戏”等个展。2019年参加中国北京九美术馆的“快闪双年展”,2016年参加中国南京百家湖美术馆举办的“萧条与供给-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赵能智 蓝NO.11 180x230cm 布面油画 2010

蠕 NO.3 130x95x45cm 仿汉白玉 2019
展 馆 资 讯
-ABOUT THE ART GALLERY-
玄之美术馆坐落在福州的三坊七巷,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街区。在这个地理的、文化的、历史的实体空间背后,是一段浮世的景象,是一种人为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的建构,而这个建构的过程是流动的、复合的,与他者文化相互混合的。玄之力图用分群、变异、试验、转变的分析方法,从多重论的视角、多元化的身份去探讨意义消解与重构下的空间场域,呈现出一个在地的、差异化的精神空间。在这个物质的空间里,精神感于空间不再是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而是富有启发和理论生命力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