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荣毅国际艺术展”将于2019年12月7日下午3时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腾飞路998号荣毅国际艺术区京南艺术馆隆重开幕。展期为2019年12月7日至2020年2月7日。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反应堆”。策展人顾振清在前言中谈到:“反应堆,又称为核反应堆,是一种能维持可控自持链式核裂变以实现核能利用的装置。科技的演化和革新,是人类哲科思维不断突破既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格局的一个过程。人类认知、提纯并抽象对象世界所有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会存在的活动,构建起一个包罗万象的符号系统。体现人类人文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所有文化现象都属于符号系统。人的意识和思想,在人群之中必须经由符号载体进行信息交流和表达。当代艺术把符号系统作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条件,不断整理、重构既有的知识存量,不断拓展、提示人类寻求知识生产和精神出路的新路径、新方向。”
伴随着国际化的现代性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代艺术产生于1970-1980年代。尤其是冷战终结之后,当代艺术家在全球化的科技和文化进步中,逐渐摆脱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形式语言探讨,用新方法、新媒介、新概念在艺术上作进一步的动态组合,继续挑战20世纪艺术已然拓展的各种维度和边界。
目前,当代艺术的中国语境与欧美语境仍有很大的差异性。欧洲当代艺术虽然也有形式探索,但主要语言已经转向符号学的文本,观念性更强。而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当代艺术家却表现出形式语言生猛的创造性。这也许是欧洲评论家一直持续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因。在商业化进程之后,北京798等艺术区出现了各种艺术形态多元并存现象。作品的符号化也变成了一种观念性的表达和某种对社会政治的图解。它们成为评论家笔下的面具和标签,原创性明显也动力不足。也许这是策展人顾振清拉动京津冀地区联动的原始动机之一。
来自保定本地的艺术家程辉、程建佐 、段絮飞、范澎 、范淼、胡国辉、胡又笨、林宇新、李启龙、王灏、晏晶、晏星、袁辉、张大军等构成了参加这次“反应堆”文化实验的A组群体。他们都推出了各自思维升级、语言精进的力作。比如胡又笨的装置,他把厚铁板像揉纸一样处理,六七个工人在烧红的炉前,用了一些打铁的辅助工具和特殊方法,将铁板弄得纹理丰富而有序,这里面有了传统文人的格物的维度。这个《小溪》作品和他以前的水墨纸媒系列拉开了距离。你说胡又笨表现了什么?他什么对象都不表现,然而,其主观认知中却有深不可测的维度。比如胡国辉的《处玄》,看起来是表现主义,可是他关注的问题是生命螺旋式莫比乌斯环这一拓扑学符号,与其说那是绘画,不如说他更像一个哲学家用那些古怪的符号图形在思考、解决问题。比如王灏的彩墨,他十分注重中国艺术传统的文化根性的重新挖掘和重新激活,而非仅仅流连于文人画的笔墨情趣。王灏一贯善于从大处着眼。他从中国文化的多元性角度重新梳理美术史,敢于打破儒家文化的单一格局,从而把盛唐风韵吸纳为中国的艺术精神和美学遗产加以传承、转换和再生。比如林宇新的综合绘画和装置作品,其中有表现主义形式元素,但材料呈现却是波普语言,拼合、杂糅的感觉率性而怪异,非常鲜活、接地气。比如程建佐的油画和素描,他的作品有点原生艺术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子,还有由佛教的空观所领悟到的悲剧意识和生命本质。虽然他执着于一些现代主义的形式探讨,但是画面真诚的、纯静,一些符号性很强的作品,甚至还有当代书法的意味。另外,范澎用水墨涂版手法生成一种禅道表现主义的系列作品。晏晶媒介感很强、又有自己独特表现语言的平面作品。李启龙、张大军等人的作品其实是在用绘画完成媒介实验,各自表述渗透着个人主义经验的洞见和心性。
顾振清特别邀请的一批非本地的、来自国际和国内的“空降”艺术家构成了参加“反应堆”文化实验的B组群体。他们大多是备受瞩目的国际、国内一线艺术家。其中,蒙古国的诺敏·博尔德(Nomin Bold)曾参加2017卡塞尔文献展、银川双年展、爱知三年展、昆士兰三年展等大展。蒙古艺术家葛瑞呼·甘博尔德(Gerelkhuu Ganbold)曾参加昆士兰三年展、福冈双年展等大展。德国艺术家艾恩(Arnd Christian Müller)曾参加14届巴西库里提巴双年展。意大利艺术家李山(Alessandro Rolandi)曾参加 2005年、2011年和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2011年弗罗茨瓦夫双年展、2009年光州双年展。他们作品中所选择的符号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艺术语言,而是着重于一种艺术表达行动。作品中,多重视觉元素的对立、冲突关系往往整合为一种有机的整体世界。因而,图像信息与符号所指意义之间彰显出一种互文性。
来自澳大利亚的华人艺术家关伟曾参加昆士兰三年展、光州双年展,并以澳大利亚杰出艺术家身份为2000悉尼奥运会创作国家形象招贴画。他的绘画作品图像曾被收入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教科书,移居意大利的华裔马来西亚人林辉华曾参加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新加坡双年展。关伟、林辉华等着重观念艺术创作,媒介囊括绘画、装置和影像等。虽然他们受到常居地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影响,但作品充溢的却是颇具禅宗思辨的东方气质。
来自北京等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陈文令、刁伟、丁新华、刘仁涛、UNMASK、史金淞、谭勋、许仲敏等大多活跃在国际、国内的重要展场,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思想性、艺术性的文化塑造、文化输出贡献绵绵不绝的心力。他们的作品彰显了以当代艺术符号系统自我刷新传统文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复兴的企图心,体现了艺术家使用现代性材料、媒介、方法对传统文明和精神所进行的身体感悟和文化反思的努力。
“反应堆”A、B两组艺术家的作品被混合置放在一起在保定荣毅国际艺术区京南艺术馆5号馆超大容量的厂房式空间之中,犹如被投入一个各种思想意识激烈碰撞、聚变的核反应熔炉,生成京津冀地域一种难得一见的国际交流语境。其中,A组本地艺术家鲜活接地气,包含了各种混搭的原创探索。另一组B组则混合了中国、蒙古、德国、意大利艺术家。这组艺术家重观念和语言符号的老道、精确和智慧运用。他们在世界不同文明不断整合的语境下所做的当代表述,体现了知识生产在绵延、刷新欧亚大陆数千年之人文精神上的巨大潜能。这组艺术家重观念和语言符号的老道、精确和智慧运用。这种反差和冲撞感不正是“反应堆”的题中之义么?本次参展艺术家28人(组),来自保定本地的艺术家与“空降”保定的国际、国内艺术家相比较,他们年龄、学养、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并不一致,涵盖绘画、装置、影像、多媒体的艺术媒介也不一样,关注点也有很大差异。A、B两组艺术家的异质相合,发生反应,从材料、语言、观念上都呈现多元性的包容和碰撞。这种A、B两组艺术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对话,则让展览语境变得多元而丰满。无疑,保定荣毅国际艺术区正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一个新的窗口。
文 / 顾凯军
序言
策展人顾振清
反应堆,又称为核反应堆,是一种能维持可控自持链式核裂变以实现核能利用的装置。反应炉、原子碰撞、核裂变、核聚变、链式反应、临界状态、释放核能是反应堆语境的一系列符号化要素。保定荣毅集团一向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主打未来智能社会适用的光电缆产品。通过移植、升级“北京798模式”,荣毅集团创建保定第一个国际范、当代性的荣毅国际艺术区。荣毅国际艺术区调动各种硬件指标和资源,主打文旅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聚合的新型智慧文化经济,为京津冀地区艺术家及国际艺术家提供多功能化、专业化的环境。荣毅国际艺术区凭借毗邻雄安新区的地域优势和未来空间,势将成为助益“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模式、推动中国走向创新型健全社会的一种强劲的碰撞动力和聚变动能。
科技的演化和革新,是人类哲科思维不断突破既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格局的一个过程。人类认知、提纯并抽象对象世界所有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会存在的活动,构建起一个包罗万象的符号系统。从打磨石器伊始到今日物联网、量子力学与人工智能的发明,体现人类人文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所有文化现象都属于符号系统。人的意识和思想,在人群之中必须经由符号载体进行信息交流和表达。对于当今的全球化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符号系统演变成不同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的人群在互为主体性条件下不断生成、不断整合的一种有意义的实体。
符号是一个多元性的文化系统。艺术则是这个符号文化系统中的最高类型之一。艺术思维调动并勾连人的感应、感性、知性、理性的经验,对现象界互联、互渗的万物存在进行全息化的观测和全景化的思考。当代艺术把符号系统作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条件,不断整理、重构既有的知识存量,不断拓展、提示人类寻求知识生产和精神出路的新路径、新方向。
对科技而言,符号是人的哲科逻辑的认识工具和知识密码,造就的是当今科技的突飞猛进。对艺术而言,符号则是人的思想主体与作为认识对象的整个表象世界共同扩展的一个过程,催生的是人对自身、人对外在未知世界的不断认知。科技与艺术的交叉、交集,势将发生一种反应堆式的碰撞和聚变,并催生一系列相应的链式反应、临界状态以及能量释放。一个科技、艺术互相激荡的文化“核能反应堆”不但能量无限,而且前景无量。它势将在人类的文化根性和文化前瞻性的两端造就一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基本趋势,建构一种人的宇宙自然观和人文世界观相互关联的新的无边视界。
当代艺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创新、知识创新的表征。中国当代艺术要塑造自身的独特个性,重在自身文化基因、独特禀赋和传统精髓之上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一种极性化的努力,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各种试错、证伪实验之后的真知灼见。自主创新最终淬炼出的是一种当代艺术的独特个性。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全球极有可能带来一场认知革命。

反应堆:荣毅国际艺术展
开幕式:2019年12月7日下午3时
展期:2019年12月7日-2020年2月7日
展地: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腾飞路998号荣毅国际艺术区京南艺术馆
发起人:高爱荣
策展人:顾振清
艺术总监:杨荔
学术支持:张海涛、顾凯军
学术座谈:藏策、郝青松、刘粟、魏运成
视觉设计:高辉
展场设计:程辉、赵伟
统筹:刘丽敏、张亮、杨楠
媒体总监:张健宁
● A组反应堆艺术家:
程辉、程建佐、段絮飞、范澎、范淼、胡国辉、胡又笨、林宇新、李启龙、岂梦光、王灏、晏晶、晏星、袁辉、张大军
● B组反应堆艺术家:
李山(意大利)、艾恩(德国)、巴特尔佐力格·巴特贾噶尔(蒙古)、陈文令、刁伟、丁新华、葛勒呼·甘博尔德(蒙古)、关伟(澳大利亚)、景禹朝、李路明、林辉华(意大利)、刘可、刘仁涛、楼海洋、诺敏·博尔德(蒙古)、史金淞、谭勋、徐若涛、许仲敏(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