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看见七种生命体验。
2019-11-27 17:51
2019年11月9日下午,成都当代影像馆本年度第十个重要的展览:《她说》正式与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由成都当代影像馆主办,由成都当代影像馆艺术总监、著名艺术家王庆松作为策展人,蔡锦、陈秋林、廖雯、刘茜懿、马秋莎、钱儒雅、邢丹文七位国内艺术家参展,展出作品运用图像、视频、装置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特别的影像艺术展。
展览时间从2019年11月9日持续到2020年3月1日。
11月9日下午13:30,由策展人李振华担任学术主持,成都当代影像馆艺术总监、著名艺术家王庆松、参展艺术家蔡锦、陈秋林、廖雯、钱儒雅、邢丹文作为嘉宾,著名策展人、批评家崔灿灿作为特邀嘉宾,在成都当代影像馆学术报告厅共同展开了《她说》开幕学术对谈。本次对谈主要围绕艺术家创作和展览进行,几位艺术家共同探讨了有关“她说”展览中多元化的作品创作与呈现形式,现场观众座无虚席。
《她说》开幕对谈现场
“她说”,一次平静的娓娓道来,一个朴实的叙述开始。
王庆松:“选主题的时候,除了女性,有很多想法。最开始有想过“八女投江”,当时选的很生猛。然后转换到现在,“她说”这个名字其实是很平淡的,我也希望找到一个很平静的方式。有人提议说“me too”,我说不行,一定要是一个很简单的,平实的。我觉得这个社会挺“万箭穿心”的,但我不想表达要对抗的,我希望是一个叙事,用一个很简单的书面开场。很朴实,很温情。
在艺术家选择方面,从60后到90后,这是一个艺术史的脉络,我们有意识的选了不同代际的人,有提出过选更有名的人,但我不希望。我看中的是作品,我希望大家感受到的是很平静的,安静的展览。“
李振华:“这是王庆松策过的最温柔的一个展览,我觉得恰是一个艺术家对另一个艺术家的理解,而不是艺术家用艺术家对自己知识空缺的填补。在这样一个铺天盖地的大的艺术风潮之下,在今天这样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们看这个展览,是我们对艺术最好的姿态。”
目光,什么是目光?一个摄影师就是一个目光。如果没有一个特殊感知的话,其实情感是无法传达的。


《她说》开幕对谈现场
开幕对谈之后,现场嘉宾进行了自由参观。
- 展览介绍 -
She Says
艺 术 家 | 蔡锦 / 陈秋林 / 廖雯 / 刘茜懿
马秋莎 / 钱儒雅 / 邢丹文
展览地点 | 成都当代影像馆C展厅
《美人蕉232》影像截图 © 蔡锦
《美人蕉232》影像图片 © 蔡锦
蔡锦的影像及装置作品《美人蕉》,通过偶然在一堆乱草中看到肉红色的干枯芭蕉树得到灵感。着迷于这种刺眼的红色,并将这种红色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出一种腐烂、黏稠、侵蚀、蠕动、像细菌一般捉摸不透的质感。这种流动的红色有如血液般散发出一种腥味,在精神和感官上蔓延......
《薄荷》的想法来源于陈秋林少年时代习武的经历。从一张童年时与共同练习武术的师兄弟和教练的合影开始,30年她后回到了儿时生活的地方,为每个人拍摄了无声的个人介绍视频。反映了他们与陈秋林的关系,以及时间的流逝和他们个人的过去。此次展出了11件视频作品及装置。在追忆这条路上我想秋林是幸运的,记得十年前一个是日本的电视台采访我,想探访我的小学、初高中,结果发现小学变成了小区,初中变成了大学扩招后的教学楼群,高中则变成了商业运动俱乐部。这就是中国社会、地景及故乡的巨变过程。
木偶戏“演员”是双重性的,演戏的是木偶,表演的其实是人。《她在梦中的房间》是廖雯基于长时间与木偶的相处,在制作和表演木偶的时候时常听到木偶内在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驱使她产生了与木偶对话的想法,并以自己的外貌为原型制作了对话木偶。对木偶声音的好奇更是对自己内心隐藏人格的探索,渴望在梦中对话以得到内心的解答。视频中嘀嗒的秒针声好像倒计时一样提醒着梦境中的幻想。
四谷悠声 © 刘茜懿
刘茜懿的《四谷悠声》既是东京夜晚幽静的自然声,也是身在异国他乡的乡愁声。肉体的手与骷髅的手,现实的城市与自然的幻境,白天匆忙的上班人与酒闹喧嚣后寂静的夜晚,生与死。在城市高楼的灯火中,大多数人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寂静的灵魂游荡在四谷的风中,悠声通向故乡。
北京戏称堵城,1997年到2019年短短十几年,北京汽车保有量从100万辆达到600多万辆,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罕有其匹。马秋莎将“标准汽车”套用基本模版生成的平面化照片折叠、粘合成三维立体的车模,用全画幅相机拍摄了作品《界》。通过二次拍摄汽车反光映射在不同的环境时空:阳光明媚的草原戈壁、CBD的摩天大楼、绿化极好的别墅区……将这些照片拼贴在照片里车模的反光面上,两个影像里的高光叠加,每一辆车模就像生活里真实的汽车一样,真假难辨,光怪陆离。汽车在当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身份财产的象征,将人日渐阶级化。此次展览采用灯箱的形式展出,灯箱也更像一块巨大的路况拥堵监视屏。
你收集的是一部分的自己 © 钱儒雅
此次展出的《你收集的是一部份的自己》是钱儒雅关于娃娃主题系列作品四部中的第一部,作品更多的是强调娃娃带给她的安全感。玩具是小孩儿时最好的伙伴,孩子总会把秘密交给它们保管,成人的世界也有太多情绪和欲望找不到出口,无处安放。她收集娃娃给娃娃拍照可以填补一部分的精神黑洞,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去说谁是谁的主人,谁在陪伴谁。
生命处方 © 邢丹文
人从出生就在面对衰老和生死问题的恐惧,邢丹文的影像作品《生命处方》里的“药”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治疗疾病,它代表了生活中过载的欲望和是否具备承受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影像从艺术家理性清晰地分配每天的药剂、按量服用、到无法承受时的强行吞灌,直至精神恍惚呕吐。过程揭示了人类最初寄予的美好希望,到欲望带来的膨胀,和无法承受时的折磨。
她们所展示的生命状态
正是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
而她们真正的声音
是通过作品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