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凝视生活环境的观察者


2019-09-30 09:53

前言

李青的创作最初发端于对生存记忆和当下环境的感性认知。在实验和推进的过程中,她逐渐推理出自己对图像语言,艺术形式,符号学与艺术经验学的再次体验,经由超验感知和想象力的连接,以一种近乎执拗的方式对表与里,实在与空无,秩序与失序,困顿与自由等关系进行着空间虚拟化的构建和表达。

于李青而言,建筑作为其作品中重要元素的出现,意义并非限于图像本身。她在对现实元素的异样重构和在画面中重复工作的实践方法中,寻找着绘画本体的感性因素与形而上的理性感觉之间微妙的共生与平衡。——张晓刚

 

墙报专访李青:在职业创作之途上心无挂碍地一直往前走

 

 

艺术家李青

 

1.请谈谈你的艺术历程。从年幼时接触艺术,到后来在艺术院校进行专业的学习,发展到现在的独立创作,以及将来的规划或打算。

自幼一直对涂涂抹抹有种天然的喜爱,小学三年级时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就这样素描,色彩,国画,连环画一路学习戏耍着考到四川美院附中。之后修完川美油画系的本科,在研究生阶段师从于张晓刚老师,获益良多。毕业后留在北京。虽然在时间流转中,遇过困难和纠结。但总的来说选择创作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因为觉得自己喜欢,并有能力做下去。

将来,希望自己在职业创作之途上心无挂碍地一直往前走。创作于我的吸引,是因为它的无限神秘和可能性。另这几年我想在创作生活日常之余申请些诸如驻地计划一类的项目,遇不同的文化和人,丰富自己的认知。

 

 

《午后》

 

2.为什么对空间、环境更加感兴趣?

对空间和环境的兴趣始于2012年。当时刚来北京半年,过年回家之际,周遭巨大的差异一下让我对旧时的生存环境异常敏感起来,当时画了一组和旧迹有关的纸本作品,用了纸本炭笔水彩这些令我亲切的材料,画得很愉快。而后开始好奇是什么在吸引我。我喜欢探访废弃之地,大而静默的空旷让人无名敬畏,这些曾经的建筑被人建造,被人使用,而最后它越过时间,成为了自己本身。身处其中更多体会到的是个体的有限和时空的无限之间的奇妙关系。我的作品亦希望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找与神秘无限的联结。而形式和结构的线索,是我兴趣的另一个面,我通过对画面结构的重构和透视的变异,萃取与生活经验有关的环境元素完成一种现实和虚拟混合,熟悉和陌生参半的氛围营造。

 

 

《出口》

 

3.请谈谈对你的艺术创作创生影响的艺术家或艺术流派。

塞尚:他在形式和秩序中开拓表达的路径。他对形式,结构和透视的研究在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提取和处理的方法论上给予我深刻的影响。

基理科:“一个人必须把世界上的一切描绘成一个谜,并居住在这世界里,如同居住在一个巨大陌生的博物馆中一样。”他用建筑与光影,物与空间营造出梦境般的神秘时空,投射出情感和迷思。基里科的作品对我而言构成一种直觉上的吸引力。我喜欢他的虚拟世界中那种不寻常的氛围感。

安尼施卡普尔:“一个真实的物体往往能导致一个非物质的感受”。不锈钢,腊,水漩涡,气流……材质在明暗,反射,凹凸中变幻,把人带入到某种感受上不可知的缝隙里。他的作品拓展了物质材料对形而上层面探讨的深度。触发着我在空间和知觉方面的想象。

 

 

《日光之下》

 

4.目前在创作中,是否遇到一些困境?你是如何解决的?

关于创作,有时心里涌上来的冲动和诉求太多,一时难辨虚实主次,会触发焦虑,折腾自己。解决方案就是想各种办法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用最笨的方法:把想到东西一一尝试一遍,只要愿意去做,总会遇到收获。想要的东西会在试错中慢慢浮现出来。

 

 

《洞穿NO.1》

 

5.接下来有什么创作或展览计划?

我希望持续稳定的工作节奏,除开架上绘画之外,尝试不同媒介在空间场域中的使用和表达。

 

 

《窗》

 

推荐人张晓刚评李青:以视觉呈现为载体的直觉冲动和理性思考

 

 

张晓刚(艺术家)

 

李青的创作最初发端于对生存记忆和当下环境的感性认知。在实验和推进的过程中,她逐渐推理出自己对图像语言,艺术形式,符号学与艺术经验学的再次体验,经由超验感知和想象力的连接,以一种近乎执拗的方式对表与里,实在与空无,秩序与失序,困顿与自由等关系进行着空间虚拟化的构建和表达。

于李青而言,建筑作为其作品中重要元素的出现,意义并非限于图像本身。她在对现实元素的异样重构和在画面中重复工作的实践方法中,寻找着绘画本体的感性因素与形而上的理性感觉之间微妙的共生与平衡。在近期的绘画创作中,她通过对偶发情绪和敍事情节的进一步疏理,删繁就简,以重复性序列和空间透视的重组变化来强化心理感受上的传递,在貌似简洁平实的画面内呈现出一种静默疏离的哲理式阐示而又充满张力的精神氛围。这种以视觉呈现为载体的直觉冲动和理性思考正是她的潜力之所在。

期待着她在深度体验与形式探索上不断产生新的突破

 

李青自述:我喜欢安静地凝视自己所身处的生活环境

 

 

艺术家李青

 

我的创作专注于对环境、空间的凝视,记忆与想象。

我喜好将诸如瓷砖,马赛克,水磨石一类的建筑表皮画入画面中。选择这些东西一则与自身性情有关:我喜欢安静地凝视自己所身处的生活环境,并在微观的观察和表达中找寻乐趣。再则,这些材质大多和我过往的视觉经验有某种联系,譬如少时贴满马赛克的学校教学楼,譬如我生活过的住宅区里随处可见貌似乏味的白色条形瓷砖……它们经过记忆的筛选强化留在了我的感觉里,成为一种隐秘的情结,触动我,激活我对环境的感知和想象。

 

 

《和合NO.1》

 

记忆中以及当下日常的建筑环境是作品的重要素材来源。我对空间和造型的处理使用了主观分割错置,透视上变形等方式,希图借此营造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疏离的“虚拟空间”,在场景的再造和重构中唤起类似经历者共通的隐性心理体验,把握过往情境与日常经验中微妙的心理氛围,同时完成对自我身份的再确认,去接近一种当下自身心理感受和状态上的真实。

 

 

《皮肤Ⅰ之三》

 

从心理上经历重新“看见”这些景象,到建立一种模糊错位而形成的“感受中的真实”,我清晰感受着这种记忆与经验中空间的消逝和变化,并试图在其中捕捉住庄重却不经意的那一部分,以期找寻某种不确定的氛围和朴素静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