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画:橱窗展览让人感到亲切
2019-09-30 09:33
今天,我们行走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彼此擦肩而过,没有任何交流。人类的意志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被放大、夸张,宏观世界里所带来的大获全胜使我们逐渐忽略了微观系统下的个体活动与交往:微尘中闪烁的晶体,昆虫闪闪发亮的眼睛,水中摇曳的硅藻……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格外迷人的微生物世界。虽然它们与我们共享同一个空间,但却显得格外陌生。似乎是我们缺少了一份耐心,更确切地说是一份关怀。
从宏观宇宙到微观生物,我们以一个优胜者的姿态俯瞰世界,任意打破、修改、再造和创立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三者的关系。从世界的本源一直延续下来的守量平衡,在今天以一种叛逆的方式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合影
今日美术馆“2017找朋友第二期——微观世界”于2017年7月1日下午3点,于今日艺术橱窗拉开帷幕。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项目负责人张锐、参展艺术家包那钦、何画、杨鑫出席了开幕式。
何画作品
墙报记者对参展艺术家何画进行了采访。
墙报:今日美术馆的橱窗与一般的展览空间不太一样,比较高但狭窄,您在此创作和表现上有何不一样?
何画:橱窗的空间不仅高而狭窄,它还受日出和日落,光明和黑暗的影响。一片玻璃的反射,让观看增加更多的乐趣,在展示的时候要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作品局部
墙报:参与此次展览的过程中,最让您难忘或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何画:我初次尝试橱窗展览的方式,我认为这种形式给人一种落地的亲切感。这是一个让人熟悉的场所和媒介,我们每天路过无数的落地窗玻璃,无论是脚步匆匆还是悠然自得,都会忍不住往玻璃那一面看一眼,时而里面有不同的风景,时而那风景里能看到自己若隐若现的身影。在来来往往的人们生活常态下,作品能在那轻松一瞥间被观赏,或被欣赏,我认为都是一大幸事。
墙报:此次展出的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何画: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反映的是雾霾对于生活的困扰。
作品局部
墙报:您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什么?
何画:秋千和猫都是我极爱的两类事物,对于我而言它们是最触发心灵的纯净和温度的。可是秋千布满了铁锈,猫弓着背佩戴着防毒面具,它们瘦骨嶙峋神经敏感凝视着某处,让人感觉到不安全。这种不安全感和每次雾霾来临时人类心中的不安全感是一样的,人类能不能对于环境的改善尽力做些什么。
墙报专访何画:我一直在为自己的作品表达寻找一种最适当的出口
艺术家何画
1.请谈谈你的艺术历程。从年幼时接触艺术,到后来在艺术院校进行专业的学习,发展到现在的独立创作,以及将来的规划或打算。
年幼时我习国画,依稀记得那时非常稚嫩,虽然握笔总是感觉有些不顺,大概是那样小的人儿觉得毛笔总是很长,画纸总是很大,时常画完一幅画纸要移动很多次,但也是从花鸟、山水、到人物,完成了不少作品。之后我接触到了素描和油画,由于对素描绘画的喜爱,我对结构和立体的事物更加敏感和容易理解。这陪伴我成长的漫长绘画学习过程,也使我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进入艺术院校进行深造。这也是我从传统艺术到其他更多艺术形式表达的学习和实践时期。在这个时期,一切都变得多元,感受中多了很多精彩和自由,独立创作也变成了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艺术陪伴已经成为我的生活常态,我想将来亦是如此。
何画-《有恃无恐?的凝视着什么?》系列一-200x200x200cm-综合材料-2015
2.谭勋老师在推荐辞中评价你:“以诙谐幽默的艺术语言,揭示批判了当下社会现实,同时也把我们内心的焦虑与恐惧转化成了快乐”。是否可以说明,你是一个乐观的人?为什么不用激烈冲突的方式批判当下社会现实,而是使用诙谐幽默的艺术语言?
我时常听说喜剧比悲剧更难表达。我是一个看起来乐观的人,周遭的人常常会问我是不是从不生气或困扰,这让我哭笑不得。我时常与自己对话,所以也认为有一个第三人称的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我和”她“在同一时空存在着,跟她互相观望、评价、争执和劝解。这样的思考模式也使得我非常善于把所有激烈的情绪自我消化、溶解和沉淀,我的创作表达方式也与这相关。我认为诙谐与幽默是具有很大的魅力和力量的,但作品所要表达的许多,就不仅仅只是幽默了。
3.你在自述中很有特点,像一首诗歌,也像随笔。请解读一下这篇自述文章。
孑孓浮游 乖张蠢动
嗅的?看的?听的?说的?都是不一样的...
触角缓慢探索 蔓延 伸展 紧抓!
何以找替身?倾诉内心爆发后剩下的余灰
我站在低处仰望 站在尖处张望 一切都像布了薄雾般欲盖弥彰地撩人...
感受和知觉常常都慌张而不同,像极了一个多触手的外星生物。它们时常敏感得想要全部抓紧或全部放松。我想说的,就是这些疯狂的或麻木的瞬间吧。
何画-《万花筒》2-竹-2016
4.成都的艺术生态也非常良好,是否考虑日后回到四川去进行艺术创作?你认为四川、天津、北京这三个地方的艺术生态各有何特点?对你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
我非常喜欢成都,那里的生活和文化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回到四川进行艺术创作也是一定会的。我认为现在整个艺术氛围都是多元的,艺术家的创作也更加自由,更善于互相沟通和交流。而且也加深了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对相互的创作都能有所激发。
何画-《失乐园》-300x200x220cm-综合材料-2013
5.请谈谈对你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的艺术家或艺术流派。
现代派对我的影响极大。Marcel Duchamp 、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都给予我强烈的内心触发。其他艺术形式包括现代舞、音乐、话剧、摄影等。
6.目前在创作中,是否遇到一些困境?你是如何解决的?
我一直在为自己的作品表达寻找一种最适当的出口,这种寻找也是一种对自我心理环境深入和建设的过程。
7.接下来有什么创作或展览计划?
接下来还会不断进行艺术创作和交流,希望能筹备和完成个展计划。
推荐人谭勋评何画:独特的表达语言
艺术家谭勋
何画是一个聪慧、单纯、快乐的四川女孩,她2008年进入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今年从雕塑系研究生毕业,在美院近十年的学习和沉淀帮助何画逐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语言,她把握住了自己内心的敏锐,并在本科毕业时创作出了《失乐园》这样的作品。《失乐园》是以诙谐幽默的艺术语言,揭示批判了当下社会现实,同时也把我们内心的焦虑与恐惧转化成了快乐。在2015年举办的旧物志金属雕塑创作营中,何画延续了之前的题材,创作的《“园”中漫步》表现的同样是猫和狗等动物形象,它们头戴防毒面具、身背氧气装置行走于砖上墙下,表现了对工业污染的反思,作品中机械部件的巧妙组合给作品增加了别样的趣味。这件作品也是她对自己作品在公共空间如何有效成立的积极探索与实验。在今年的研究生毕业展中,何画的作品《一种吐槽的方式》将视角转向了身边人的状态,她延续了对软性材料的实验,并加入了对剧场概念的尝试,这种探索的精神尤为珍贵。在未来,如何感受自身的意识与直觉并纯粹的转换出来是何画将要面临的更多选择。特此推荐。
何画自述:站在低处仰望站在尖处张望
艺术家何画
孑孓浮游乖张蠢动
嗅的?看的?听的?说的?都是不一样的...
触角缓慢探索蔓延伸展紧抓!
何以找替身?倾诉内心爆发后剩下的余灰
我站在低处仰望站在尖处张望一切都像布了薄雾般欲盖弥彰地撩人...